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6页 |
1.4.2 文章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廉政风险识别及防控的一般理论 | 第17-27页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7-18页 |
2.1.1 腐败 | 第17页 |
2.1.2 廉政风险 | 第17-18页 |
2.1.3 廉政风险防控 | 第18页 |
2.2 腐败行为的形成机理 | 第18-22页 |
2.2.1 政治学的视角 | 第18-19页 |
2.2.2 经济学的视角 | 第19-20页 |
2.2.3 伦理学的视角 | 第20页 |
2.2.4 心理学的视角 | 第20-21页 |
2.2.5 社会学的视角 | 第21页 |
2.2.6 腐败行为形成机理的多因素模型 | 第21-22页 |
2.3 廉政风险及其形成演化机理 | 第22-27页 |
2.3.1 廉政风险的内涵及其基本构成要素 | 第22-23页 |
2.3.2 廉政风险的形成过程 | 第23-25页 |
2.3.3 廉政风险的演化逻辑 | 第25-27页 |
第3章 县级财政廉政风险防控现状分析——以湖南省Y县为例 | 第27-56页 |
3.1 县级财政廉政风险指标设计 | 第27-29页 |
3.2 县级财政廉政风险问卷设计 | 第29-31页 |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29页 |
3.2.2 问卷的组成结构 | 第29-31页 |
3.3 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31-38页 |
3.3.1 信度分析 | 第31-35页 |
3.3.2 效度分析 | 第35-38页 |
3.4 调查问卷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50页 |
3.4.1 公职人员问卷描述性分析 | 第38-44页 |
3.4.2 服务受众问卷描述性分析 | 第44-50页 |
3.5 风险排序 | 第50-55页 |
3.5.1 层次结构模型的建立 | 第50-51页 |
3.5.2 构造判断矩阵 | 第51-55页 |
3.6 问卷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第4章 县级财政廉政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建设的基本途径 | 第56-73页 |
4.1 建立财政廉政风险防控培训机制 | 第56-58页 |
4.2 强化财政廉政风险防控监管机制 | 第58-61页 |
4.3 健全县级财政公职人员保障机制 | 第61-62页 |
4.4 完善县级财政廉政风险反馈机制 | 第62-64页 |
4.5 规范县级财政工作程序运行机制 | 第64-73页 |
4.5.1 登记财政岗位职权事项 | 第64-66页 |
4.5.2 梳理财政廉政风险节点 | 第66页 |
4.5.3 设计合理廉政风险等级 | 第66-69页 |
4.5.4 完善廉政风险防控考核 | 第69-73页 |
总结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附件一 县级财政廉政风险识别及防控研究调查问卷 | 第78-82页 |
附件二 县级财政廉政风险识别及防控研究调查问卷 | 第82-8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