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各种汽车论文--各种能源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论文

基于专家模糊PID的电动汽车多模块充电机控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3页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机发展现状第9-10页
        1.2.1 世界各国的充电机发展战略第9页
        1.2.2 国内发展充电机的优势第9-10页
    1.3 充电电源及其并联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3.1 充电电源的发展第10-11页
        1.3.2 充电电源并联均流技术的发展第11页
        1.3.3 多模块充电机控制策略研究现状第11-12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第12-13页
第2章 多模块充电机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第13-24页
    2.1 多模块充电机的功能需求分析第13-14页
    2.2 磷酸铁锂电池充电特性研究第14-16页
    2.3 磷酸铁锂电池的充电方法研究第16-18页
        2.3.1 马斯三定律第16页
        2.3.2 影响快速充电的因素第16-17页
        2.3.3 快速充电技术的方法第17-18页
    2.4 充电电源模块及其并联均流方法第18-21页
        2.4.1 充电电源模块的选择第18-19页
        2.4.2 并联电流的不均衡度第19-20页
        2.4.3 并联均流控制方法第20-21页
    2.5 多模块充电机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第21-23页
        2.5.1 多模块充电机性能指标第21-22页
        2.5.2 硬件总体设计第22-23页
    2.6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3章 多模块充电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第24-36页
    3.1 核心主控制器第24-26页
    3.2 电源模块的工作原理及其技术参数第26-28页
    3.3 多模块充电机控制系统的通信第28-32页
        3.3.1 串口通信RS232第28-29页
        3.3.2 串口通信RS485第29-30页
        3.3.3 CAN总线通信第30-32页
    3.4 多模块充电机控制系统的外围设备第32-35页
        3.4.1 POS机第32页
        3.4.2 微型打印机第32-33页
        3.4.3 DTZY866交流电能表第33-34页
        3.4.4 SPA-96BDE直流电能表第34-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4章 基于专家模糊PID的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36-68页
    4.1 控制策略及算法第36-42页
        4.1.1 数字并联均流控制方法第36-38页
        4.1.2 专家模糊PID控制算法第38-39页
        4.1.3 电源模块输出特性及控制策略第39-41页
        4.1.4 分段充电策略第41-42页
    4.2 专家模糊PID控制第42-53页
        4.2.1 常规PID控制第43-44页
        4.2.2 专家模糊PID控制原理第44-46页
        4.2.3 专家模糊PID设计第46-52页
        4.2.4 专家模糊PID系统第52-53页
    4.3 多模块充电机控制系统的通信软件设计第53-63页
        4.3.1 主控制器与车载BMS间的CAN通信程序设计第53-56页
        4.3.2 主控制器与电源模块间的RS485通信程序设计第56-60页
        4.3.3 电能表通信程序设计第60-61页
        4.3.4 POS机与打印机程序设计第61-63页
    4.4 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与实现第63-67页
        4.4.1 充电机GUI设计方案第63页
        4.4.2 充电机GUI设计实现第63-67页
    4.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控制系统测试与数据分析第68-83页
    5.1 测试方案的设计第68页
    5.2 测试平台的搭建第68-70页
    5.3 测试结果及分析第70-82页
        5.3.1 CAN通信性能的测试第70-71页
        5.3.2 控制策略合理性测试第71-75页
        5.3.3 整机控制效果的测试第75-82页
    5.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3-85页
    6.1 总结第83页
    6.2 展望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附录1 表目录第88-89页
附录2 图目录第89-91页
附录3 部分程序代码第91-96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96-97页
致谢第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M算法的溶解氧浓度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研究
下一篇:零售商公平关切供应链契约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