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1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艺术作品捐赠与其行为因素和社会性质 | 第11-17页 |
第一节 艺术作品捐赠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美术馆的藏品征集下的艺术作品捐赠 | 第12-14页 |
第三节 艺术作品捐赠发生影响因素 | 第14-15页 |
一、外在因素 | 第14-15页 |
二、个人因素 | 第15页 |
第四节 艺术作品捐赠的公共性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我国艺术作品捐赠行为的沿革 | 第17-27页 |
第一节 我国艺术作品捐赠的萌芽阶段(1840-1949) | 第17-20页 |
一、我国艺术捐赠的第一人--- 金继 | 第18-19页 |
二、民国期间美术界赈灾展览会 | 第19-20页 |
第二节 艺术作品捐赠的发展阶段(1949-1978) | 第20-23页 |
一、艺术作品捐赠的社会高峰期 | 第21-22页 |
二、艺术家个人捐赠的高峰 | 第22-23页 |
第三节 艺术作品捐赠的停滞阶段捐赠(1966-1978) | 第23-24页 |
第四节 艺术作品捐赠的转折与调整阶段(1978- ) | 第24-26页 |
一、美术馆的大量兴建 | 第24-25页 |
二、与世界接轨的艺术作品捐赠 | 第25-26页 |
第五节 分析近现代我国艺术捐赠史与社会关系的变迁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我国艺术作品捐赠行为的现状分析 | 第27-40页 |
第一节 我国艺术作品捐赠的现状 | 第27-35页 |
一、政府的法律、法规、制度 | 第28-31页 |
二、美术博物馆作品捐赠工作的进行 | 第31-34页 |
三、公民的文化需求与艺术家捐赠现状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我国现今形势下艺术作品捐赠所遇到的问题 | 第35-40页 |
一、艺术作品捐赠立法的不完善 | 第36页 |
二、美术馆收藏、征集、管理、保障等功能机制的不完善 | 第36-38页 |
三、艺术作品捐赠公众观念不普及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我国艺术作品捐赠问题的解决与完善 | 第40-50页 |
第一节 建全我国艺术作品捐赠法制、机构体系 | 第40-43页 |
第二节 规范我国艺术作品捐赠的管理制度 | 第43-48页 |
一、建全良好的宣传、接收机制与保障机制 | 第43-45页 |
二、保证捐赠实施人员的职业素养 | 第45-47页 |
三、提升各地区科研学术地位与捐赠作品质量 | 第47页 |
四、举办艺术作品捐赠类活动 | 第47-48页 |
第三节 提升我国美术作品捐赠的公民观念 | 第48-50页 |
一、增强公民的公共艺术教育 | 第48页 |
二、鼓励认购 | 第48-49页 |
三、艺术家与美术馆之间的协同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