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绿化系统规划论文--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论文

新型城市社区屋顶农业景观基础设施设计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23页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2-19页
        1.2.1 国外研究动态第12-15页
        1.2.2 国内研究动态第15-19页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3.2 研究创新点第20-21页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第21-23页
        1.4.1 研究方法第21-22页
        1.4.2 研究框架第22-23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3-36页
    2.1 相关概念及定义第23-26页
        2.1.1 社区第23-24页
        2.1.2 社区农业第24页
        2.1.3 屋顶绿化第24页
        2.1.4 绿色基础设施第24-25页
        2.1.5 社区屋顶农业景观基础设施的定义第25-26页
    2.2 社区屋顶农业景观基础设施的理论基础第26-35页
        2.2.1 现象学理论第26-27页
        2.2.2“交往与空间”理论第27-30页
        2.2.3“循证设计”第30-34页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4-35页
    2.3 本章小结第35-36页
3 屋顶农业景观发展概述与现状分析第36-51页
    3.1 屋顶农业景观的起源与发展第36-41页
        3.1.1 4世纪以前的发展第36-38页
        3.1.2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第38页
        3.1.3 18世纪至二战前后第38-39页
        3.1.4 20世纪60年代以后第39-41页
    3.2 当代屋顶农业景观发展优势第41-48页
        3.2.1 综合服务效益第41-46页
        3.2.2 发展机遇第46-48页
    3.3 局限性研究第48-49页
        3.3.1 缺少规划设计理论指导第48-49页
        3.3.2 缺少城市政策法规支持第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4 社区屋顶农业景观设计案例分析与总结第51-75页
    4.1 社区屋顶农业景观设计方法第51-55页
        4.1.1 空间的生成第51页
        4.1.2 空间的组织第51-54页
        4.1.3 细节的设计第54-55页
    4.2 社区屋顶农业景观设计类型第55-60页
        4.2.1 传统型种植第55-57页
        4.2.2 商业型种植第57-58页
        4.2.3 多元化发展第58-60页
    4.3 社区屋顶农业景观技术要素第60-71页
        4.3.1 建筑屋顶技术第60-64页
        4.3.2 屋面种植技术第64-71页
    4.4 社区屋顶农业景观运营与管理第71-74页
        4.4.1 商业运营模式第71页
        4.4.2 政府投资模式第71-72页
        4.4.3 服务运作模式第72-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5 新型城市社区屋顶农业景观基础设施设计策略第75-93页
    5.1 设计原则第75-77页
        5.1.1 整体性原则第75页
        5.1.2 适居性原则第75-76页
        5.1.3 公平与共享性原则第76-77页
        5.1.4 生态与持续性原则第77页
    5.2 网络模型的构建第77-89页
        5.2.1 点的生成第79-80页
        5.2.2 线的连接第80-83页
        5.2.3 面的覆盖第83-88页
        5.2.4 具体策略研究第88-89页
    5.3 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第89-92页
        5.3.1 评价指标的提出第89-90页
        5.3.2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第90页
        5.3.3 评价内容与评价层次第90-91页
        5.3.4 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第91-92页
    5.4 本章小结第92-93页
6 结论第93-95页
    6.1 研究结论第93-94页
    6.2 未来研究展望第94-95页
        6.2.1 研究局限第94页
        6.2.2 研究展望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图表索引第99-102页
个人简介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恐怖电影的节奏研究
下一篇:大数据下的网购商品包装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