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巷道支护论文

NPR锚杆冲击拉伸动力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1 引言第14-3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4-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30页
        1.2.1 国内外深部开采现状第16-17页
        1.2.2 冲击地压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3 吸能锚杆研究现状第19-23页
        1.2.4 负泊松比结构和材料研究现状第23-26页
        1.2.5 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研究现状第26-28页
        1.2.6 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现状第28-30页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0-31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31-32页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32-36页
        1.5.1 研究方法第32页
        1.5.2 技术路线第32-35页
        1.5.3 主要进展和创新点第35-36页
2 NPR锚杆及NPR岩体第36-46页
    2.1 恒阻大变形材料防冲控制理念第36页
    2.2 NPR锚杆第36-41页
        2.2.1 NPR锚杆结构组成第37页
        2.2.2 NPR锚杆工作恒阻力第37-38页
        2.2.3 NPR锚杆本构关系第38-40页
        2.2.4 NPR锚杆支护原理第40-41页
        2.2.5 NPR锚杆相关参数第41页
    2.3 NPR岩体第41-44页
        2.3.1 NPR岩体第42页
        2.3.2 NPR岩体本构关系第42-43页
        2.3.3 NPR岩体能量平衡方程第43-44页
        2.3.4 NPR岩体支护原理第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6页
3 NPR锚杆冲击拉伸动力学特性实验研究第46-62页
    3.1 实验系统第46-53页
        3.1.1 霍普金森动力加载系统第46-49页
        3.1.2 单根锚杆冲击拉伸系统第49-51页
        3.1.3 锚杆群冲击拉伸系统第51-52页
        3.1.4 数据采集系统第52-53页
    3.2 系统合理性研究第53-57页
        3.2.1 理论依据第53-54页
        3.2.2 两弹性杆共轴撞击第54-55页
        3.2.3 需要注意的问题第55-56页
        3.2.4 系统合理性分析第56-57页
    3.3 试件基本物理参数第57-58页
        3.3.1 单根锚杆冲击拉伸实验试件参数第57页
        3.3.2 双根锚杆冲击拉伸实验试件参数第57-58页
    3.4 实验方法第58-59页
        3.4.1 实验目的第58页
        3.4.2 实验准备第58-59页
        3.4.3 实验方法第59页
    3.5 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第59-61页
    3.6 本章小结第61-62页
4 实验结果分析第62-73页
    4.1 单根锚杆实验结果第62-69页
        4.1.1 膨胀量分析第62-64页
        4.1.2 伸长量分析第64-65页
        4.1.3 负泊松比效应分析第65-66页
        4.1.4 冲击力分析第66-69页
    4.2 双根锚杆实验结果第69-72页
        4.2.1 冲击力分析第70-71页
        4.2.2 二次波峰分析第71-72页
    4.3 本章小结第72-73页
5 NPR锚杆动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第73-82页
    5.1 有限元分析流程第73-74页
    5.2 三维实体几何建模第74-77页
        5.2.1 三维实体几何模型第74-75页
        5.2.2 简化建模准则第75页
        5.2.3 简化后的几何模型第75-77页
    5.3 有限元前处理第77-80页
        5.3.1 单元和材料定义第77-78页
        5.3.2 网格划分第78-79页
        5.3.3 约束、接触和初始速度定义第79-80页
    5.4 提交计算和后处理第80-81页
    5.5 本章小结第81-82页
6 有限元结果分析第82-91页
    6.1 膨胀量分析第82-83页
    6.2 拉伸量分析第83-84页
    6.3 冲击力分析第84-86页
    6.4 不同子弹初速度撞击分析第86-89页
        6.4.1 变形分析第86-88页
        6.4.2 受力分析第88-89页
    6.5 本章小结第89-91页
7 结论与展望第91-93页
    7.1 结论第91-92页
    7.2 展望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作者简介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乌东近直立煤层组冲击地压及恒阻大变形防冲支护研究
下一篇:坚硬顶板条件冲击地压发生机理及控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