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企业发展的现状 | 第12-14页 |
·企业信息化现状 | 第14-15页 |
·现有 ERP 系统实施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创新点 | 第16-17页 |
·文献结构 | 第17-18页 |
2 论文研究概述 | 第18-35页 |
·现有研究概述 | 第18-21页 |
·现有 ERP 项目实施方法论的研究 | 第18-19页 |
·现有特大型国有施工集团企业信息化的研究 | 第19-21页 |
·以 ORACLE ERP 为核心的施工单位信息化架构的研究 | 第21页 |
·现有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1-24页 |
·施工行业管理支撑与系统支撑问题 | 第21-22页 |
·传统 ORACLE ERP 项目实施方法的问题 | 第22-24页 |
·论文研究的关键思想与策略 | 第24-26页 |
·“流程化管理”思想策略的落实与明确 | 第24-25页 |
·“以业务流程为导向”整体规划系统平台,进行一体化建设 | 第25页 |
·“六纵八横”项目实施方案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 第25-26页 |
·“六大”ERP 成功关键保障因素 | 第26页 |
·相关论文研究参考技术 | 第26-34页 |
·ORACLE 实施方法论(EVD FOR ORACLE 2.0) | 第26-28页 |
·全球工程承包行业蓝本 (INDUSTRYPRINT) | 第28页 |
·企业价值蓝本 (EVM) | 第28-29页 |
·首席信息官管理框架(CIO 管理框架) | 第29-30页 |
·信息化评估工具集(IT ASSESSMENT TOOLKIT) | 第30-31页 |
·四算对比理论 | 第31-32页 |
·挣值理论 | 第32-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特大型国有施工集团企业 ERP 项目建设研究 | 第35-66页 |
·特大型集团企业 ERP 项目实施方法的研究 | 第35-51页 |
·项目实施策略 | 第37-40页 |
·项目实施组织和资源配置 | 第40-42页 |
·项目沟通管理 | 第42-44页 |
·项目培训与知识转移 | 第44-48页 |
·项目问题管理 | 第48-49页 |
·后续支持维护 | 第49页 |
·“六纵八横”项目实施管理体系 | 第49-51页 |
·工程项目管理方案关键点 | 第51-62页 |
·规范多样化的项目模式 | 第52-57页 |
·实现总包合同与分包合同的联动分析 | 第57-58页 |
·加强项目成本的精细化管理,避免马桶效应 | 第58-61页 |
·有效管理签证,保证项目二次营销的盈利 | 第61页 |
·规范收入确认流程,满足法规的内外法规的要求 | 第61-62页 |
·集团财务管理方案关键点 | 第62-65页 |
·针对施工单位的集中财务管控方案 | 第62-63页 |
·搭建施工单位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包括六部分内容 | 第63页 |
·以科目编码为例,采用“统分并举”的执行方式 | 第63-64页 |
·财务业务一体化协同管理 | 第64页 |
·实现施工企业项目部属地化财务管理,满足属地外部监管要求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4 特大型国有施工集团企业 ERP 项目应用 | 第66-97页 |
·MCC 中国中冶施工单位 ERP 实施项目概述 | 第66-68页 |
·MCC 中国中冶概述 | 第66页 |
·MCC 中国中冶施工单位 ERP 实施项目概述 | 第66-68页 |
·MCC 中国中冶施工单位 ERP 实施项目分析与理解 | 第68-70页 |
·中冶集团整体信息化架构方案 | 第68-69页 |
·中冶集团信息化蓝图建设路线 | 第69-70页 |
·工程项目管理关键方案的应用与实现 | 第70-82页 |
·业务流程框架 | 第71-73页 |
·系统方案说明 | 第73-74页 |
·系统方案具体实现需求 | 第74页 |
·主要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74-79页 |
·用户操作过程 | 第79-81页 |
·技术程序开发 | 第81-82页 |
·集团财务管理关键方案的应用与实现 | 第82-96页 |
·业务流程框架 | 第83-86页 |
·系统方案说明 | 第86-87页 |
·系统方案具体实现需求 | 第87-88页 |
·主要功能详细设计与实现 | 第88-94页 |
·用户操作过程 | 第94-95页 |
·技术程序开发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5 总结与展望 | 第97-100页 |
·主要结论与成果 | 第97-98页 |
·未来研究与展望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附录 | 第102-110页 |
附录 1 | 第102-108页 |
附录 2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11-114页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