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多氯联苯(PCBs)简介 | 第11-12页 |
1.1.2 水体中多氯联苯(PCBs)的处理方法 | 第12-13页 |
1.2 强化混凝机理 | 第13-14页 |
1.3 课题的来源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3.1 课题的来源 | 第14页 |
1.3.2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1.3.3 该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本文的特色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4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6-18页 |
2.1.1 仪器与材料 | 第16页 |
2.1.2 混凝剂、助凝剂使用液的制备 | 第16-18页 |
2.2 加标水样的制备 | 第18页 |
2.2.1 多氯联苯使用液的配制 | 第18页 |
2.2.2 高岭土浊液的配制 | 第18页 |
2.2.3 多氯联苯-高岭土模拟水样的制备 | 第18页 |
2.3 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 第18-19页 |
2.4 PCBs检测分析 | 第19-24页 |
2.4.1 最佳色谱分析条件 | 第19页 |
2.4.2 PCBs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19-24页 |
3 聚合氯化铝强化混凝消除微污染水体中PCBs | 第24-35页 |
3.1 引言 | 第24页 |
3.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4-34页 |
3.2.1 PAC混凝剂投加量对PCBs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24-25页 |
3.2.2 水样初始浊度对PAC混凝剂去除PCBs的影响 | 第25-26页 |
3.2.3 水力停留时间对PAC混凝剂去除PCBs的影响 | 第26-27页 |
3.2.4 pH值对PAC混凝剂去除PCBs的影响 | 第27-28页 |
3.2.5 助凝剂复配PAC混凝剂 | 第28-32页 |
3.2.6 絮体分形维数和水样Zeta电位 | 第32-34页 |
3.3 小结 | 第34-35页 |
4 聚合硫酸铁强化混凝消除微污染水体中PCBs | 第35-45页 |
4.1 引言 | 第35页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5-44页 |
4.2.1 PFS混凝剂投加量对PCBs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35-36页 |
4.2.2 水样初始浊度对PFS混凝剂去除PCBs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3 慢速搅拌时间对PFS混凝剂去除PCBs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4 pH值对PFS混凝剂去除PCBs的影响 | 第38-39页 |
4.2.5 助凝剂对PFS混凝剂去除PCBs的影响 | 第39-42页 |
4.2.6 絮体分形维数和水样Zeta电位 | 第42-43页 |
4.2.7 PFS与PAC混凝剂对PCBs去除的效果差异 | 第43-44页 |
4.3 小结 | 第44-45页 |
5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强化混凝消除微污染水体中PCBs | 第45-53页 |
5.1 引言 | 第45页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5.2.1 PDMDAAC混凝剂投加量对PCBs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45-46页 |
5.2.2 水样初始浊度对PDMDAAC混凝剂去除PCBs的影响 | 第46-47页 |
5.2.3 慢速搅拌时间对PDMDAAC混凝剂去除PCBs的影响 | 第47-48页 |
5.2.4 水样pH值对PDMDAAC混凝剂去除PCBs的影响 | 第48-49页 |
5.2.5 投加改性凹凸棒土对PDMDAAC混凝剂去除PCBs的影响 | 第49页 |
5.2.6 絮体分形维数和水样Zeta电位 | 第49-52页 |
5.3 小结 | 第52-53页 |
6 聚合硅酸硫酸铝强化混凝消除微污染水体中PCBs | 第53-65页 |
6.1 引言 | 第53页 |
6.2 PASS制备原理 | 第53-54页 |
6.3 结果与讨论 | 第54-64页 |
6.3.1 PASS混凝剂投加量对PCBs去除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6.3.2 水样初始浊度对PASS混凝剂去除PCBs的影响 | 第55-56页 |
6.3.3 慢速搅拌时间对PASS混凝剂去除PCBs的影响 | 第56-57页 |
6.3.4 水样pH值对PASS混凝剂去除PCBs的影响 | 第57-58页 |
6.3.5 絮体分形维数和水样Zeta电位 | 第58-64页 |
6.4 小结 | 第64-65页 |
7 PAC/PFS-PDMDAAC复合混凝剂强化混凝消除微污染水体中PCBs | 第65-75页 |
7.1 引言 | 第65页 |
7.2 结果与讨论 | 第65-73页 |
7.2.1 复合比例对PAC/PFS-PDMDAAC混凝剂复合混凝剂除浊效果的影响 | 第65-67页 |
7.2.2 PAC/PFS-PDMDAAC混凝剂投加量对PCBs去除的影响 | 第67-68页 |
7.2.3 水样初始浊度对PAC/PFS-PDMDAAC复合混凝剂去除PCBs的影响 | 第68-69页 |
7.2.4 慢速搅拌时间对PAC/PFS-PDMDAAC复合混凝剂去除PCBs的影响 | 第69-71页 |
7.2.5 水样pH值对PAC/PFS-PDMDAAC复合混凝剂去除PCBs的影响 | 第71-72页 |
7.2.6 絮体分形维数和水样Zeta电位 | 第72-73页 |
7.3 小结 | 第73-75页 |
8 结论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