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彭燕郊文学活动的梳理 | 第11-20页 |
第一节 彭燕郊早年文学活动情况 | 第11-12页 |
一、文学报刊杂志编辑方面 | 第11-12页 |
二、民间文学方面 | 第12页 |
第二节 彭燕郊新时期以来文学活动情况 | 第12-18页 |
一、“诗苑译林”丛书 | 第13-14页 |
二、“两诗坛”(《国际诗坛》、《现代世界诗坛》) | 第14-16页 |
三、“散文译丛”与“现代散文诗名著译丛” | 第16-17页 |
四、《楚风》 | 第17-18页 |
第三节 其他文学活动情况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彭燕郊文学活动与诗歌之间的互溶互动 | 第20-34页 |
第一节 编译活动与诗歌写作 | 第21-26页 |
一、编译活动促使诗歌“现代性”探索深刻化 | 第21-25页 |
二、编译活动促成“现代的现实主义”概念的提出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民间文学与诗歌写作 | 第26-34页 |
一、彭燕郊民间文学养料的来源 | 第27-28页 |
二、彭燕郊诗歌中的民间文学 | 第28-34页 |
第三章 彭燕郊文学活动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发展关系研究 | 第34-52页 |
第一节 知识分子岗位意识或诗人的工作 | 第34-39页 |
第二节 创造新时期诗歌新的写作路数 | 第39-52页 |
一、《画仙人掌》——新时期诗歌写作路数的开启 | 第39-43页 |
二、“艺术题材”诗歌——新的诗歌写作路数的发展与成熟 | 第43-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附:彭燕郊主要文学活动年表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