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4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碳量子点 | 第12-13页 |
1.3 碳量子点的性质 | 第13-17页 |
1.3.1 吸收和光学性质 | 第13-17页 |
1.3.2 生物相容性与细胞毒性 | 第17页 |
1.4 碳量子点制备方法 | 第17-23页 |
1.4.1 电弧放电法 | 第17-18页 |
1.4.2 激光消融法 | 第18页 |
1.4.3 水热/热液法 | 第18-19页 |
1.4.4 微波法 | 第19-20页 |
1.4.5 超声法 | 第20页 |
1.4.6 电化学法 | 第20-21页 |
1.4.7 热解/煅烧法 | 第21-22页 |
1.4.8 模板法 | 第22-23页 |
1.5 碳量子点修饰 | 第23-32页 |
1.5.1 碳量子点修饰的意义 | 第23-28页 |
1.5.2 碳量子点表面修饰的可行性 | 第28页 |
1.5.3 常见碳量子点修饰物 | 第28-29页 |
1.5.4 碳量子点复合材料 | 第29页 |
1.5.5 碳量子点修饰方法 | 第29-32页 |
1.6 碳量子点的应用 | 第32-40页 |
1.6.1 生物成像 | 第32-34页 |
1.6.2 离子检测 | 第34-36页 |
1.6.3 生物传感 | 第36-37页 |
1.6.4 纳米医学 | 第37-38页 |
1.6.5 光催化 | 第38-39页 |
1.6.6 光致金属还原作用 | 第39-40页 |
1.7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40-44页 |
1.7.1 选题背景 | 第40页 |
1.7.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40-44页 |
第二章 高荧光碳量子点一步合成及菌体内汞离子检测 | 第44-58页 |
2.1 引言 | 第44-45页 |
2.2 实验 | 第45-47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45-46页 |
2.2.2 仪器 | 第46页 |
2.2.3 合成碳量子点 | 第46页 |
2.2.4 高荧光碳量子点的合成 | 第46页 |
2.2.5 荧光量子产率 | 第46-47页 |
2.2.6 荧光法检测汞离子 | 第47页 |
2.2.7 毒性评估 | 第47页 |
2.2.8 细菌测定 | 第4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7页 |
2.3.1 最佳合成条件 | 第47-48页 |
2.3.2 氮、硫共掺杂碳量子点的表征 | 第48-51页 |
2.3.3 氮、硫共掺杂碳量子点发光性能研究 | 第51页 |
2.3.4 氮、硫共掺杂碳量子点的光学稳定性 | 第51-52页 |
2.3.5 荧光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52-53页 |
2.3.6 探针对汞离子检测的灵敏性与选择性 | 第53-55页 |
2.3.7 大肠杆菌内汞离子检测 | 第55-56页 |
2.3.8 探针对实际样品的检测 | 第56-57页 |
2.4 小结 | 第57-58页 |
第三章 氨基硫脲修饰碳量子点的发光性能及离子识别 | 第58-72页 |
3.1 引言 | 第58-59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9-62页 |
3.2.1 试剂 | 第59-60页 |
3.2.2 仪器 | 第60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3.2.4 几种表征方法 | 第61-6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0页 |
3.3.1 氨基硫脲修饰碳量子点的表征 | 第62-66页 |
3.3.2 pH、缓冲体系和离子强度对修饰碳量子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66页 |
3.3.3 对铜离子荧光识别机理探讨 | 第66-67页 |
3.3.4 氨基硫脲修饰碳量子点检测Cu2+的灵敏性与选择性分析 | 第67-69页 |
3.3.5 氨基硫脲修饰碳量子点的多色成像与生物传感 | 第69-70页 |
3.4 小结 | 第70-72页 |
第四章 基于 4-丁基氨基硫脲修饰碳量子点的铜离子荧光生物传感平台构建 | 第72-86页 |
4.1 引言 | 第72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72-75页 |
4.2.1 药品 | 第72-73页 |
4.2.2 主要仪器 | 第73页 |
4.2.3 实验 | 第73-75页 |
4.2.4 表征方法 | 第7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5页 |
4.3.1 4-丁基氨基硫脲修饰碳量子点表征 | 第75-78页 |
4.3.2 4-丁基氨基硫脲修饰碳量子点的发光性能 | 第78-80页 |
4.3.3 4-丁基氨基硫脲修饰碳量子点对Cu2+选择识别机理 | 第80页 |
4.3.4 BTSC-CDs用量、反应时间对荧光响应影响 | 第80-81页 |
4.3.5 荧光检测Cu2+的灵敏度与选择性分析 | 第81-83页 |
4.3.6 细胞成像 | 第83-84页 |
4.3.7 测定方法的可行性研究 | 第84-85页 |
4.4 小结 | 第85-86页 |
第五章 基于修饰碳量子点的铁离子荧光生物成像分析 | 第86-102页 |
5.1 引言 | 第86-87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7-90页 |
5.2.1 主要药品 | 第87-88页 |
5.2.2 仪器 | 第88页 |
5.2.3 实验 | 第88-89页 |
5.2.4 产品表征 | 第89-90页 |
5.3 结果讨论 | 第90-99页 |
5.3.1 4-萘基3氨基硫脲修饰碳量子点的表征 | 第90-94页 |
5.3.2 修饰后碳量子点光学性能的稳定性 | 第94-95页 |
5.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95-96页 |
5.3.4 探针对铁离子的灵敏度分析 | 第96-97页 |
5.3.5 探针对不同金属离子选择性分析 | 第97-98页 |
5.3.6 细胞内铁离子检测 | 第98-99页 |
5.4 小结 | 第99-10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22页 |
附录 部分化合物谱图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25-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