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概述 | 第11-20页 |
(一)制度内涵 | 第12-13页 |
(二)相关范畴关系辨析 | 第13-15页 |
(三)理论基础和制度支撑 | 第15-20页 |
二、英美法系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20-29页 |
(一)被害人影响陈述主体 | 第20-23页 |
(二)被害人影响陈述形式 | 第23-24页 |
(三)被害人影响陈述内容 | 第24-27页 |
(四)被害人影响陈述适用的阶段 | 第27-29页 |
三、英美法系被害人影响陈述的功能、非议及其限制 | 第29-37页 |
(一)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之功能 | 第29-32页 |
(二)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之非议 | 第32-35页 |
(三)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之限制 | 第35-37页 |
四、英美法系被害人影响陈述之新类型--反转影响陈述 | 第37-40页 |
(一)基于仁义的RVIS | 第38-39页 |
(二)基于被告人赔偿的RVIS | 第39-40页 |
五、启示与借鉴: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的完善 | 第40-56页 |
(一)我国被害人参与量刑的现状与问题 | 第40-48页 |
(二)完善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的建议 | 第48-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