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2 理论框架与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2.1 理论旅行 | 第11-14页 |
2.1.1 何为"理论旅行"? | 第11-13页 |
2.1.2 "形而下"———种理论省思的视角和方法 | 第13-14页 |
2.2 新闻专业主义 | 第14-23页 |
2.2.1 "新闻专业主义"再探源 | 第18-21页 |
2.2.2 过往对大陆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的评价、反思 | 第21-23页 |
2.3 "理论旅行"与新闻传播理论反思 | 第23-26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6-30页 |
3.1 期刊选取和样本来源 | 第26-27页 |
3.2 分析方法 | 第27-30页 |
4 量化分析 | 第30-68页 |
4.1 新闻专业主义理论旅行的状貌——时、空、人的三维角度 | 第30-46页 |
4.1.1 新闻专业主义研究时间分布 | 第30-33页 |
4.1.2 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的空间分布 | 第33-37页 |
4.1.2.1 强者仍强——复旦、人大南北双峰 | 第34-35页 |
4.1.2.2 知识地图——热与冷的地理分布 | 第35-37页 |
4.1.3 作者群体——华人传播学者作为领航者与复旦!复旦! | 第37-46页 |
4.2 研究地区及媒体 | 第46-51页 |
4.2.1 研究地区 | 第46-47页 |
4.2.2 研究媒体、组织 | 第47-51页 |
4.3 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主题及研究方法 | 第51-60页 |
4.3.1 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的主题分布 | 第51-56页 |
4.3.2 研究方法及内卷化风险 | 第56-60页 |
4.4 新闻专业主义争锋及其他 | 第60-63页 |
4.5 回到"理论旅行" | 第63-66页 |
4.6 新闻专业主义的大陆理论旅行图 | 第66-68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附录 | 第79-91页 |
附录1: 编码表及编码说明 | 第79-81页 |
附录2: 发文两篇及以上作者统计 | 第81-84页 |
附录3: 研究者所属机构分期刊统计 | 第84-87页 |
附录4: 研究主题年度统计 | 第87-89页 |
附录5: 研究方法年度分布统计 | 第89-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