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京津冀城市群空间演化研究--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视角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综述第11-14页
        1.2.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进展综述第11-12页
        1.2.2 城市群空间演化进展研究第12-13页
        1.2.3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群空间演化相互关系研究进展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和难点第16-17页
        1.4.1 创新点第16页
        1.4.2 难点第16-17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第17-21页
    2.1 相关概念第17-18页
        2.1.1 城市中心性第17页
        2.1.2 经济联系强度第17-18页
        2.1.3 城市流强度第18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18-21页
        2.2.1 区域分工理论第18页
        2.2.2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第18-19页
        2.2.3 核心-边缘理论第19页
        2.2.4 增长极理论第19-21页
第三章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京津冀城市群空间演化的作用途径第21-34页
    3.1 京津冀城市群概况分析第21-28页
        3.1.1 空间范围界定第21-22页
        3.1.2 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概况第22-23页
        3.1.3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况第23-28页
    3.2 作用途径分析第28-34页
        3.2.1 重构城市群产业空间布局第28-29页
        3.2.2 影响城市群就业和居住空间分布第29-32页
        3.2.3 改变城市群交通设施空间走向第32-34页
第四章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空间联系强度测度模型第34-37页
    4.1 中心城市等级划分模型第34页
    4.2 引力模型第34-35页
    4.3 城市流模型第35-36页
    4.4 综合评价模型第36-37页
第五章 基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京津冀城市群空间联系强度分析第37-53页
    5.1 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等级划分结果分析第37-39页
        5.1.1 城市中心性指数测算结果第37-38页
        5.1.2 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等级划分演化分析第38-39页
    5.2 京津冀城市群城市空间联系强度分析第39-53页
        5.2.1 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测算结果分析第39-44页
        5.2.2 城市间城市流强度测算结果分析第44-48页
        5.2.3 城市间空间联系强度时空演化分析第48-53页
第六章 结论第53-55页
    6.1 研究结论第53-54页
    6.2 不足之处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内蒙古地区智库发展研究
下一篇:内蒙古环境治理中政府与民间组织合作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