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3-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14-15页 |
1.3.2 现实意义 | 第15页 |
1.4 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9-30页 |
2.1 财务共享服务的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1.1 规模经济理论 | 第19页 |
2.1.2 核心竞争理论 | 第19-20页 |
2.1.3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 | 第20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0-29页 |
2.2.1 共享服务的概念 | 第20-22页 |
2.2.2 财务共享服务的产生及发展 | 第22-23页 |
2.2.3 财务共享服务的特征 | 第23-25页 |
2.2.4 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 | 第25-26页 |
2.2.5 财务共享服务的模式 | 第26-28页 |
2.2.6 财务共享服务执行中的问题 | 第28-29页 |
2.3 文献的评述 | 第29页 |
2.4 本文对文献的改进之处 | 第29-30页 |
3 Y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分析 | 第30-35页 |
3.1 Y公司财务管理分析 | 第30-31页 |
3.1.1 Y公司概况 | 第30页 |
3.1.2 Y公司财务管理模式 | 第30-31页 |
3.2 Y公司财务管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 第31-35页 |
3.2.1 财务管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 第31-32页 |
3.2.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的现实意义 | 第32-35页 |
4 Y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研究 | 第35-52页 |
4.1 Y公司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理论依据研究 | 第35-36页 |
4.1.1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制度理论依据 | 第35页 |
4.1.2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成本理论依据 | 第35-36页 |
4.2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模式选择和组织结构 | 第36-38页 |
4.2.1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选择 | 第36页 |
4.2.2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结构 | 第36-38页 |
4.3 Y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的正面效应及潜在风险 | 第38-44页 |
4.3.1 正面效应 | 第38-41页 |
4.3.2 潜在风险 | 第41-44页 |
4.4 Y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的实施方案 | 第44-52页 |
4.4.1 准备阶段 | 第44-45页 |
4.4.2 规划设计 | 第45-49页 |
4.4.3 IT系统搭建 | 第49-50页 |
4.4.4 上线前培训 | 第50-52页 |
5 Y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的保障落实措施 | 第52-59页 |
5.1 我国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存在的问题 | 第52-54页 |
5.2 与各业务单位共同研究财务共享服务方案 | 第54-55页 |
5.2.1 梳理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当具备的条件 | 第55页 |
5.2.2 定期报告进展情况,做好系统相关配套工作 | 第55页 |
5.3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 第55-56页 |
5.3.1 重大事项限时上报 | 第55-56页 |
5.3.2 实行“受理窗口”和“首问负责”服务 | 第56页 |
5.4 加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适用性 | 第56-57页 |
5.5 加强培训和流程再造 | 第57-5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本文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6.2 对未来的展望 | 第60-61页 |
6.2.1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60页 |
6.2.2 对未来的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作者简历 | 第64-6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