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1页 |
一、强迫交易罪中手段行为的实践难题及解决 | 第11-16页 |
(一)相关案例及引发的问题 | 第11-12页 |
1.相关案例 | 第11-12页 |
2.引发问题 | 第12页 |
(二)手段行为的理论之争和实践做法 | 第12-13页 |
1.理论争议 | 第12-13页 |
2.实践做法 | 第13页 |
(三)争议问题的解决 | 第13-16页 |
1.暴力的对象不应包含物以及和被害人有关系的其他人 | 第14页 |
2.暴力的程度不应受限制 | 第14-16页 |
3.建议增加强迫交易罪的手段行为 | 第16页 |
二、强迫交易罪中目的行为的实践难题及解决 | 第16-21页 |
(一)相关案例及引发的问题 | 第16-17页 |
1.相关案例 | 第16页 |
2.引发问题 | 第16-17页 |
(二)交易性质的理论之争和实践做法 | 第17-19页 |
1.理论之争 | 第17-18页 |
2.实践做法 | 第18-19页 |
(三)争议问题的解决 | 第19-21页 |
1.允许交易内容的“非法性” | 第19-20页 |
2.允许交易的“非市场性” | 第20页 |
3.服务和劳动的界定 | 第20-21页 |
三、强迫交易罪与其他罪名区分的实践难题及解决 | 第21-25页 |
(一)相关案例及引发的问题 | 第21-22页 |
1.相关案例 | 第21页 |
2.引发问题 | 第21-22页 |
(二)强迫交易罪与其他罪名区分的理论之争和实践做法 | 第22-23页 |
1.理论之争 | 第22-23页 |
2.实践做法 | 第23页 |
(三)争议问题的解决 | 第23-25页 |
1.强迫交易罪与抢劫罪的界定 | 第23-24页 |
2.强迫交易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定 | 第24页 |
3.行为效益对结论的影响 | 第24-25页 |
结语 | 第25-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28页 |
致谢 | 第28-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