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12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三、田野调查情况简介 | 第14-16页 |
第一章 手抄本《古兰经》概况 | 第16-27页 |
第一节 国外手抄本《古兰经》概况 | 第16-20页 |
一、国外手抄本《古兰经》渊源 | 第16-17页 |
二、国外手抄本《古兰经》装帧风格概述 | 第17-20页 |
第二节 中国手抄本《古兰经》概况 | 第20-27页 |
一、中国伊斯兰手抄本总述 | 第20-22页 |
二、中国手抄本《古兰经》梗概 | 第22-25页 |
三、手抄本《古兰经》(山图版)概略 | 第25-27页 |
第二章 手抄本《古兰经》(山图版)装帧造型要素 | 第27-39页 |
第一节开本与护封 | 第27-29页 |
一、开本 | 第27-28页 |
二、护封 | 第28-29页 |
第二节 版式与字体 | 第29-32页 |
一、装饰页与誊抄页版式 | 第29-30页 |
二、誊抄字体 | 第30-32页 |
第三节 纹样与色彩 | 第32-35页 |
一、几何纹 | 第32-33页 |
二、植物纹 | 第33-34页 |
三、色彩 | 第34-35页 |
第四节 装订与材料 | 第35-39页 |
一、装订形式 | 第35-36页 |
二、书写材料 | 第36页 |
三、彩绘颜料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手抄本《古兰经》(山图版)装帧风格 | 第39-61页 |
第一节 装帧造型元素比较 | 第39-52页 |
一、开本规格的转变 | 第39-42页 |
二、誊抄字体的改良 | 第42-45页 |
三、插图纹样的简化 | 第45-51页 |
四、书写材料的中国化 | 第51-52页 |
第二节 装帧风格特征 | 第52-56页 |
一、开本与护封的特殊设计 | 第52-53页 |
二、装饰性字体与抽象图形巧妙结合 | 第53-55页 |
三、独特的文字布局与细密彩绘装饰 | 第55-56页 |
第三节 装帧风格变迁 | 第56-61页 |
一、中国本土文化的融入 | 第56-58页 |
二、从华丽到朴素的审美观念变迁 | 第58-59页 |
三、装饰主题的弱化 | 第59-61页 |
第四章 手抄本《古兰经》(山图版)装帧风格变迁原因 | 第61-73页 |
第一节 清朝初期伊斯兰社会文化 | 第61-65页 |
一、清朝初期宗教政策的宽松化 | 第61-62页 |
二、中国穆斯林宗教教育制度的完善 | 第62-63页 |
三、手抄本《古兰经》抄誊原则的保持 | 第63-65页 |
第二节 制作地的区域性影响 | 第65-68页 |
一、自然环境致使主题插图变化 | 第65-66页 |
二、造纸与装裱技术致使装帧形式特殊 | 第66-67页 |
三、制作地书画习惯促使字体转变 | 第67-68页 |
第三节 赞助者与使用者因素 | 第68-73页 |
一、赞助者对装帧风格的导向 | 第68-69页 |
二、使用者需求对装帧风格的影响 | 第69-73页 |
结论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