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理学论文--神经生理学论文

秀丽隐杆线虫感觉传导的分子机制研究和神经突触囊泡循环关键基因的筛选及鉴定

致谢第5-6页
中文摘要 1第6-7页
Abstract 1第7-9页
中文摘要 2第9-10页
Abstract 2第10-11页
中文摘要 3第11-12页
Abstract 3第12-14页
简写(List of abbreviation)第14-18页
第一部分 秀丽隐杆线虫中氯离子选择性的机械敏感通道的鉴定第18-49页
    1. 引言第18-20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20-29页
        2.1 品系信息第20-22页
        2.2 线虫在体电生理记录第22-24页
        2.3 钙成像第24页
        2.4 单细胞培养第24-25页
        2.5 细胞特异性RNAi第25页
        2.6 实验所需溶液及药品第25-27页
        2.7 实验所需仪器第27-28页
        2.8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8-29页
    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29-45页
        3.1 机械刺激激活CEM神经元上的机械受体电流第29-30页
        3.2 CEM神经元上的机械敏感通道不是阳离子通道第30-32页
        3.3 氯离子介导在体的(in vivo) CEM神经元上的机械刺激电流第32-33页
        3.4 离体培养的线虫CEM神经元可以记录到机械刺激电流第33-35页
        3.5 氯离子介导离体的(in vitro) CEM神经元上的机械刺激电流第35-36页
        3.6 机械刺激导致CEM神经元胞内的钙水平升高第36-37页
        3.7 基于以上实验结果的假设第37-38页
        3.8 氯离子转运体并不介导CEM神经元上的机械受体电流第38-40页
        3.9 组胺门控的氯离子通道能够激活CEM神经元第40-41页
        3.10 CEM神经元上的机械受体电流能够被NFA、DCPIB所抑制第41-42页
        3.11 CLH型氯通道和钙激活的氯通道电生理检测第42-44页
        3.12 细胞特异性RNAi的电生理检测第44-45页
    4. 讨论和总结第45-47页
    5. 参考文献第47-49页
第二部分 秀丽隐杆线虫尾感神经元对化学和机械刺激多功能反应的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第49-65页
    1. 引言第49-51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51-53页
        2.1 品系信息第51页
        2.2 钙成像第51页
        2.3 机械刺激第51-52页
        2.4 化学刺激第52页
        2.5 实验药品及溶液配制第52页
        2.6 实验仪器第52页
        2.7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52-53页
    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3-60页
        3.1 PHA/PHB神经元能够对许多的化学刺激起反应第53-55页
        3.2 OSM-9 and TAX-4介导PHA/PHB神经元对于化学刺激的响应第55-56页
        3.3 PHA/PHB神经元作为初级神经元来感受IAA第56-57页
        3.4 PHA/PHB神经元不仅能够直接感受刺激,也能接受来自其他神经元的信号第57-58页
        3.5 OSM-9介导PHA/PHB神经元对肛门刺激的响应第58-60页
    4. 讨论与总结第60-62页
    5. 参考文献第62-65页
第三部分 全基因组RNAi筛选及鉴定对神经突触囊泡循环起作用的基因第65-92页
    1. 引言第65-67页
    2.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67-73页
        2.1 线虫培养条件与品系信息第67-68页
        2.2 连续时间流程的aldicarb抗性实验第68页
        2.3 连续时间流程的levamisole抗性实验第68-69页
        2.4 线虫运动行为的分析第69页
        2.5 神经肌肉接头电生理记录第69页
        2.6 线虫Total RNA的提取第69-70页
        2.7 RT反应第70-71页
        2.8 Realtime qPCR第71页
        2.9 实验所需溶液及药品第71-72页
        2.10 实验所需仪器第72页
        2.11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72-73页
    3.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73-89页
        3.1 全基因组RNAi筛选对于调控囊泡循环的基因第73-74页
        3.2 验证对照RNAi细菌及COPAS筛选系统的有效性第74-76页
        3.3 候选基因表现出Ach分泌缺陷第76-77页
        3.4 B0035.1是进化上保守的蛋白第77-78页
        3.5 在神经系统的核内和肌肉细胞中均有表达第78-79页
        3.6 B0035.1突变体的行为学表型缺陷及恢复第79-81页
        3.7 B0035.1特异性的在神经肌肉接头处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第81-83页
        3.8 B0035.1促进SV的内吞作用第83-84页
        3.9 CHIP-seq和RNA-seq寻找B0035.1的结合基因第84-89页
    4. 讨论与总结第89-90页
    5. 参考文献第90-92页
文献综述第92-11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9页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突触活性通过APPL1介导的TrkB内体树突逆向运输调控核内ERK/CREB信号通路的机制研究
下一篇:牙本质胶原OTS疏水化修饰及其对牙本质粘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