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3.1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 | 第10-12页 |
1.3.2 关于农业科技推广的研究 | 第12-14页 |
1.3.3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与农业科技推广关系的研究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6 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分析 | 第17-24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1.1 农村土地流转 | 第17-18页 |
2.1.2 农业科技推广 | 第18-19页 |
2.2 理论依据 | 第19-20页 |
2.2.1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理论 | 第19-20页 |
2.2.2 规模经济理论 | 第20页 |
2.3 土地流转与农业科技推广的辩证关系 | 第20-21页 |
2.4 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科技推广的积极影响 | 第21-24页 |
2.4.1 土地流转催生了科学种田大户及专业化生产基地的产生 | 第21-22页 |
2.4.2 土地流转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载体 | 第22页 |
2.4.3 土地流转为涉农企业的科技推广创造了更广阔的天地 | 第22-24页 |
第3章 慈利县土地流转政策下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24-32页 |
3.1 慈利县概况 | 第24页 |
3.2 慈利县农村土体流转特点分析 | 第24-25页 |
3.3 慈利县农村土体流转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的个案分析 | 第25-29页 |
3.3.1 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25-26页 |
3.3.2 农业生产基地农业科技推广模式 | 第26-27页 |
3.3.3 涉农企业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 第27-29页 |
3.4 慈利县发挥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科技推广作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2页 |
3.4.1 土地流转有限,农户对农业科技推广需求度不高 | 第29-30页 |
3.4.2 土地流转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土地转入方的农业科技应用动力不足 | 第30-31页 |
3.4.3 土地转入方融资空间有限,农业科技应用的财力不足 | 第31页 |
3.4.4 土地流转政策下农业科技推广不能有效满足土地转入方的科技服务需求 | 第31-32页 |
第4章 慈利县土地流转政策下农业科技推广问题成因 | 第32-35页 |
4.1 农村社保水平低,流转土地动力不足 | 第32-33页 |
4.2 土地流转法规欠缺,流转规范化与程序化不足 | 第33页 |
4.3 农村金融落后,相关金融支持不足 | 第33-34页 |
4.4 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不适应土地流转的新要求 | 第34-35页 |
第5章 以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科技推广的对策措施 | 第35-42页 |
5.1 构建促进土地流转的社会保障政策与土地法律法规支撑体系 | 第35-36页 |
5.1.1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减少农民对土地保障的依赖 | 第35-36页 |
5.1.2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实现农村土地的规范化流转 | 第36页 |
5.2 完善市场运作机制 | 第36-37页 |
5.3 根据土地流转的新形势改革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机制 | 第37-39页 |
5.3.1 完善农业推广专项管理机制 | 第37页 |
5.3.2 完善农业推广部门和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 第37-38页 |
5.3.3 完善教育推广机制 | 第38-39页 |
5.4 构建土地-技术-金融联动机制 | 第39-42页 |
5.4.1 项目倾斜,税费减免 | 第39页 |
5.4.2 拓展渠道,深化帮扶 | 第39-40页 |
5.4.3 风险共担,化解负担 | 第40-41页 |
5.4.4 注重研发,差异服务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