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农村信用社盈利模式转变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1.4.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4.3 国内外综述评述 | 第13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第13-16页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5.3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基础理论与概念 | 第16-21页 |
2.1 盈利模式 | 第16页 |
2.2 创新理论 | 第16-18页 |
2.3 制度变迁理论 | 第18-20页 |
2.4 中小企业发展理论 | 第20-21页 |
第3章 发达国家合作金融盈利模式借鉴 | 第21-28页 |
3.1 德国合作金融盈利模式 | 第21-22页 |
3.1.1 德国合作金融体制 | 第21页 |
3.1.2 德国合作金融特征 | 第21-22页 |
3.2 法国合作金融盈利模式 | 第22-23页 |
3.2.1 法国合作金融体制 | 第22-23页 |
3.2.2 法国合作金融盈利特征 | 第23页 |
3.3 美国合作金融盈利模式 | 第23-25页 |
3.3.1 美国合作金融体制 | 第23-24页 |
3.3.2 美国合作金融盈利特征 | 第24-25页 |
3.4 日本合作金融盈利模式 | 第25-26页 |
3.4.1 日本合作金融体制 | 第25-26页 |
3.4.2 日本合作金融盈利特征 | 第26页 |
3.5 合作金融模式经验总结 | 第26-28页 |
3.5.1 金融业务产品形式多样化 | 第26页 |
3.5.2 政府政策和法律等支持 | 第26-27页 |
3.5.3 金融监管完善 | 第27页 |
3.5.4 合作基本原则 | 第27-28页 |
第4章 衡阳县农村信用社盈利模式转变现状 | 第28-41页 |
4.1 国内农村信用社盈利模式转变概况 | 第28页 |
4.2 衡阳县农村信用社盈利模式概况 | 第28-31页 |
4.2.1 衡阳县农村信用社简介 | 第28页 |
4.2.2 衡阳县农村信用社机构 | 第28-29页 |
4.2.3 衡阳县农村信用社存款情况 | 第29-30页 |
4.2.4 衡阳县农村信用社现行盈利模式 | 第30-31页 |
4.3 衡阳县农信社盈利模式存在问题 | 第31-38页 |
4.3.1 存贷剪刀手 | 第31-34页 |
4.3.2 产权不明晰,管理体制不健全 | 第34-35页 |
4.3.3 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单一 | 第35-37页 |
4.3.4 政府管理不明确 | 第37-38页 |
4.3.5 员工结构不合理 | 第38页 |
4.4 衡阳县农村信用社盈利模式转变问题成因分析 | 第38-41页 |
4.4.1 竞争压力大 | 第38页 |
4.4.2 定位不明确 | 第38-39页 |
4.4.3 历史包袱沉重 | 第39页 |
4.4.4 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39页 |
4.4.5 信用环境差 | 第39-41页 |
第5章 衡阳县农村信用社盈利模式转变对策分析 | 第41-46页 |
5.1 外部对策 | 第41-43页 |
5.1.1 省联社管理加强 | 第41页 |
5.1.2 产权关系明晰化 | 第41-42页 |
5.1.3 金融市场环境建设加强 | 第42页 |
5.1.4 政府的政策支持加强 | 第42-43页 |
5.1.5 提高金融发展环境优化 | 第43页 |
5.2 内部对策 | 第43-46页 |
5.2.1 创新金融业务 | 第43-44页 |
5.2.2 运营机构优化及水平提高 | 第44页 |
5.2.3 抗风险能力提升 | 第44-45页 |
5.2.4 人员业务水平和素质提升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