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2-13页 |
1.3 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1.4.2 主要特色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参数匹配 | 第16-25页 |
2.1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系统结构 | 第16-19页 |
2.2 插电式混合汽车参数匹配 | 第19-24页 |
2.2.1 整车技术要求和性能指标 | 第19-20页 |
2.2.2 电机参数匹配 | 第20-22页 |
2.2.3 发动机参数匹配 | 第22页 |
2.2.4 传动系速比参数匹配 | 第22-23页 |
2.2.5 动力参数匹配 | 第23-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整车仿真 | 第25-49页 |
3.1 插电式混合动力模型结构 | 第25-26页 |
3.2 整车主要部件模型 | 第26-35页 |
3.2.1 发动机模型 | 第26-28页 |
3.2.2 电机模型 | 第28-30页 |
3.2.3 动力电池模型 | 第30-31页 |
3.2.4 驾驶员模型 | 第31-32页 |
3.2.5 车辆动力学模型 | 第32页 |
3.2.6 整车控制器模型 | 第32-35页 |
3.3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策略 | 第35-39页 |
3.3.1 扭矩分配策略 | 第36-38页 |
3.3.2 能量管理策略 | 第38-39页 |
3.4 整车仿真模型 | 第39-40页 |
3.5 整车性能仿真分析 | 第40-47页 |
3.5.1 仿真模型验证 | 第40-41页 |
3.5.2 整车动力性仿真分析 | 第41-44页 |
3.5.3 整车经济性仿真分析 | 第44-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离合器控制方法的研究 | 第49-58页 |
4.1 起步阶段离合器状态分析 | 第49-51页 |
4.2 离合器控制方法 | 第51-55页 |
4.2.1 PID控制 | 第51-52页 |
4.2.2 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控制 | 第52-55页 |
4.3 仿真分析 | 第55-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仿真模型图形用户界面和CAN网络监控软件设计 | 第58-66页 |
5.1 仿真模型图形用户界面设计 | 第58-61页 |
5.1.1 引导界面 | 第59页 |
5.1.2 车型参数选择界面 | 第59-60页 |
5.1.3 工况设置界面 | 第60页 |
5.1.4 仿真结果界面 | 第60-61页 |
5.2 基于LabVIEW的整车CAN网络监控软件设计 | 第61-65页 |
5.2.1 LabVIEW和车辆总线概述 | 第61-62页 |
5.2.2 整车CAN网络监控软件设计 | 第62-6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总结 | 第66页 |
6.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