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公共卫生工程论文

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建构研究--以昆明市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6页
    一、选题背景及其意义第9-11页
        (一) 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1-16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5页
        (三) 简要述评第15-16页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7页
        (一) 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二) 研究思路第16页
        (三) 研究方法第16-17页
    四、基本概念界定第17-18页
        (一) 国家卫生城市的概念界定第17页
        (二) 长效管理机制的概念界定第17-18页
    五、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8-26页
        (一) 精细化管理理论第18-19页
        (二) 公众参与理论第19-20页
        (三) 本文的分析维度第20-26页
第二章 昆明市国家卫生城市管理现状第26-35页
    一、昆明市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必要性及其价值目的第26-27页
        (一) 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第26页
        (二) 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第26-27页
    二、昆明市国家卫生城市管理的主要做法第27-32页
        (一)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第28页
        (二) 强化责任落实,密切协同配合第28-29页
        (三) 明确实施步骤,划分工作阶段第29页
        (四) 实施重点整治,全面弥补短板第29页
        (五) 强化督导检查,严格跟踪问效第29-30页
        (六) 大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第30页
        (七) 做好绩效考核,强化责任追究第30页
        (八) 探索长效机制,强化卫生保障第30-32页
    三、昆明市国家卫生城市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第32-35页
        (一) 公共卫生管理得到加强,市民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第33页
        (二) 环境卫生管理取得明显成效第33页
        (三) 其他成果第33-35页
第三章 昆明市国家卫生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5-48页
    一、昆明市国家卫生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第35-42页
        (一) 卫生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重点难点问题屡治屡弹第35-38页
        (二) 组织领导机构和管理网络体系不够健全第38页
        (三) 监督检查、执法工作机制落实不到位第38-39页
        (四) 考核办法不够完善,奖惩制度落实不到位第39-40页
        (五) 物质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第40-41页
        (六) 公众参与率不高第41页
        (七) 部门间的协作配合不到位,协同化程度有待提高第41-42页
    二、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分析第42-48页
        (一) “多谋当前、少谋长远”的短视思维第42-43页
        (二) “临时应付、突击整治”的工作方式第43页
        (三) 在精细化管理和长效管理机制的认识和实践上尚有欠缺第43-46页
        (四) 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完善存在的其他阻碍因素第46-48页
第四章 建构昆明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第48-60页
    一、建构昆明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的重大意义第48-49页
        (一) 健全、规范、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是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提升的重要动力第48-49页
        (二)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改变突击式、运动式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第49页
    二、构建昆明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的基本原则第49-51页
    三、构建昆明市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的对策第51-60页
        (一)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完善长效的组织管理机构第51-52页
        (二) 建立完善制度、法规和目标责任长效管理机制第52-54页
        (三) 建立完善督导巡查长效工作机制第54-55页
        (四) 建立完善资金长效投入保障机制第55页
        (五) 建立完善绩效管理和考核奖惩长效机制第55-57页
        (六) 建立健全沟通学习、宣传与公众参与长效机制第57-59页
        (七) 建立完善执法长效工作机制第59-60页
结语第60-62页
    一、主要研究结论第60-61页
    二、研究的创新和不足第61-62页
附录第62-69页
参考文献第69-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武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政策分析
下一篇:云南省边境地区艾滋病社会风险管理研究--以L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