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特征的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研究--以绍兴镜湖新区为例
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论题来源和依据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论题解读 | 第15-19页 |
·地域特征的概念 | 第15-16页 |
·区域性 | 第15页 |
·人文性 | 第15页 |
·综合性(或者系统性) | 第15-16页 |
·城市滨水区的概念 | 第16页 |
·城市滨水区的历史演变 | 第16-17页 |
·城市滨水区的地域特征 | 第17-19页 |
·自然生态性 | 第17页 |
·公共开放性 | 第17页 |
·生态敏感性 | 第17-18页 |
·文化性、历史性 | 第18页 |
·多样性 | 第18页 |
·方向性和识别性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国内外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 第19-2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城市设计理论 | 第20-21页 |
·生态环境保护理论 | 第21页 |
·四态原理 | 第21-23页 |
·国内案例 | 第23-24页 |
·宁波东部新城 | 第23-24页 |
·江门滨江新城 | 第24页 |
·苏州水巷邻里 | 第24页 |
·国外案例 | 第24-25页 |
·阿姆斯特丹(荷兰) | 第24-25页 |
·斯德哥尔摩(瑞典) | 第25页 |
·威尼斯(意大利) | 第25页 |
·他山之石——案例思考 | 第25-27页 |
·对水城蓝图的思考 | 第25-26页 |
·对水城形态的思考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基于地域特征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方法建构 | 第27-32页 |
·地域特征的挖掘 | 第27页 |
·基于地域特征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目标、原则 | 第27-29页 |
·基于地域特征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目标 | 第27-28页 |
·基于地域特征的城市滨水景观的规划原则 | 第28-29页 |
·基于地域特征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的内容 | 第29-32页 |
·背景分析 | 第29-30页 |
·规划总体构思 | 第30页 |
·规划具体内容 | 第30-32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绍兴市镜湖新区滨水景观规划 | 第32-56页 |
·规划背景、概况、范围 | 第32-33页 |
·规划背景 | 第32-33页 |
·基址概况 | 第33页 |
·规划范围 | 第33页 |
·现状分析 | 第33-35页 |
·区位分析 | 第33页 |
·现状航道 | 第33-34页 |
·场地面貌 | 第34页 |
·给排水管线设施 | 第34页 |
·文物历史 | 第34-35页 |
·规划依据、原则、目标和期限 | 第35-36页 |
·规划依据 | 第35页 |
·规划原则 | 第35页 |
·规划目标 | 第35-36页 |
·规划期限 | 第36页 |
·水城景观水系空间规划 | 第36-39页 |
·总体结构 | 第36页 |
·观水系空间规划详述 | 第36-38页 |
·驳岸规划 | 第38-39页 |
·水城滨水空间规划 | 第39-48页 |
·滨水空间分区规划 | 第39-43页 |
·滨水空间景观体系规划 | 第43-47页 |
·视线通廊 | 第47页 |
·滨水空间开发模式 | 第47-48页 |
·水城相关要素规划 | 第48-54页 |
·滨水绿地系统规划 | 第48-50页 |
·交通规划 | 第50-53页 |
·旅游规划 | 第53-54页 |
·开发次序 | 第54页 |
·建议措施 | 第54-56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6-58页 |
附图 | 第58-66页 |
绍兴市镜湖新区现状分析图 | 第59-60页 |
绍兴市镜湖新区规划总平面图 | 第60-61页 |
绍兴市镜湖新区景观水系空间结构 | 第61-62页 |
绍绍兴市镜湖新区滨水空间结构图 | 第62-63页 |
绍兴市镜湖新区滨水空间景观体系图 | 第63-64页 |
绍兴市镜湖新区滨水绿地系统结构图 | 第64-65页 |
绍兴市镜湖新区休闲旅游线路分析图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个人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