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1 新情感词识别 | 第12-13页 |
1.2.2 词语语义相关度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微博中的新情感词识别 | 第17-25页 |
2.1 微博中新情感词特点及其识别框架 | 第17-18页 |
2.1.1 微博中新情感词特点 | 第17页 |
2.1.2 微博中新情感词识别框架 | 第17-18页 |
2.2 方法介绍 | 第18-19页 |
2.2.1 基于词表集合的关联度排序方法(SumofCos) | 第18页 |
2.2.2 基于最大关联度排序方法(MaxofCos) | 第18-19页 |
2.2.3 基于融合关联度的排序方法(BlendAssociation) | 第19页 |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19-22页 |
2.3.1 数据集与评价指标 | 第19页 |
2.3.2 语料预处理 | 第19-20页 |
2.3.3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0页 |
2.3.4 结果及分析 | 第20-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5页 |
第三章 散文作品中新情感词识别 | 第25-35页 |
3.1 散文作品中新情感词特点及其识别框架 | 第25-26页 |
3.1.1 散文作品的新情感词特点 | 第25页 |
3.1.2 散文作品新情感词识别框架 | 第25-26页 |
3.2 资源简介 | 第26-27页 |
3.3 方法介绍 | 第27-29页 |
3.3.1 基于现代汉语词典情感语义强度算法 | 第27-28页 |
3.3.2 基于词语语义相关度排序方法 | 第28-29页 |
3.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9-32页 |
3.4.1 数据集与评价指标 | 第29页 |
3.4.2 实验依赖资源 | 第29页 |
3.4.3 语料预处理 | 第29-30页 |
3.4.4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0页 |
3.4.5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 第30-3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2-35页 |
第四章 特定文体的新情感词自动识别系统 | 第35-43页 |
4.1 特定文体新情感词自动识别系统分析 | 第35页 |
4.2 特定文体新情感词自动识别系统设计 | 第35-36页 |
4.3 特定文体新情感词自动识别系统实现 | 第36-41页 |
4.3.1 数据预处理模块实现 | 第36-37页 |
4.3.2 通用工具模块实现 | 第37-38页 |
4.3.3 微博新情感词识别实现 | 第38-39页 |
4.3.4 散文作品新情感词识别实现 | 第39-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5.1 结论 | 第43页 |
5.2 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3-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