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8-9页 |
| 第一章 沙门氏菌的综述 | 第9-17页 |
| ·沙门氏菌的基本概况 | 第9-11页 |
| ·名称由来 | 第9页 |
| ·病原学 | 第9页 |
| ·血清学 | 第9-10页 |
| ·流行病学 | 第10页 |
| ·发病机理 | 第10页 |
| ·症状及病变 | 第10-11页 |
| ·预防和治疗 | 第11页 |
| ·沙门氏菌的检测 | 第11-13页 |
| ·传统标准检测法 | 第11页 |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1-12页 |
| ·免疫学方法 | 第12页 |
| ·PCR与ELISA联合检测 | 第12-13页 |
| ·核酸探针技术 | 第13页 |
| ·沙门氏菌的耐药性研究 | 第13-16页 |
| ·沙门氏菌的耐药机制 | 第13-15页 |
| ·沙门氏菌的多重耐药性 | 第15页 |
| ·沙门氏菌的药敏性及其血清型 | 第15-16页 |
|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 第16页 |
| ·实验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宁夏地区奶牛乳房炎源乳房炎沙门氏菌的分离、生化鉴定 | 第17-21页 |
| ·实验材料 | 第17-18页 |
| ·乳样来源 | 第17页 |
|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 第17-18页 |
| ·主要仪器 | 第18页 |
| ·实验方法 | 第18-19页 |
| ·样品采集 | 第18页 |
| ·细菌纯化 | 第18页 |
| ·保存纯化的细菌 | 第18-19页 |
| ·生化试验 | 第19页 |
| ·实验结果 | 第19-20页 |
| ·分析讨论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宁夏地区奶牛乳房炎源沙门氏菌主要基因PCR检测 | 第21-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 ·标准菌株 | 第21页 |
| ·待检测病原菌 | 第21页 |
|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 ·实验设备 | 第22页 |
| ·引物设计 | 第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 ·DNA模板的制备 | 第22-23页 |
| ·PCR反应 | 第23-24页 |
| ·PCR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 | 第24页 |
| ·测序 | 第24页 |
| ·实验结果 | 第24-28页 |
| ·分析讨论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宁夏地区奶牛乳房炎源沙门氏菌的血清型鉴定 | 第29-3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 ·实验菌株 | 第29页 |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9页 |
| ·培养基及试剂 | 第29-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页 |
| ·抗原制备 | 第30页 |
| ·菌群检测 | 第30页 |
| ·具体操作过程 | 第30页 |
| ·实验结果 | 第30-31页 |
| ·分析讨论 | 第31-32页 |
| 第五章 宁夏地区奶牛乳房炎源沙门氏菌药物敏感性测试 | 第32-37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33页 |
| ·菌株 | 第32页 |
| ·实验试剂 | 第32页 |
| ·药敏片及设备 | 第32-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 ·菌液制备稀释 | 第33页 |
| ·药敏片操作 | 第33页 |
| ·抑菌圈的测量 | 第33页 |
| ·实验结果 | 第33-35页 |
| ·分析讨论 | 第35-37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个人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