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三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临床研究 | 第9-15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9-10页 |
(一)诊断标准 | 第9页 |
(二)纳入标准 | 第9页 |
(三)排除标准 | 第9-10页 |
(四)剔除标准 | 第10页 |
(五)脱落标准 | 第10页 |
二、临床资料 | 第10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10页 |
(二)一般状况 | 第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13页 |
(一)分组方法 | 第10-11页 |
(二)取穴定位 | 第11页 |
(三)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三)观察指标 | 第12页 |
(四)疗效判定 | 第12页 |
(五)统计方法 | 第12-13页 |
四、研究结果 | 第13-15页 |
(一)两组治疗后临床总疗效的比较 | 第13页 |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JOA评分的比较 | 第13-15页 |
讨论 | 第15-22页 |
一、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15-16页 |
(一)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名及症状的认识 | 第15页 |
(二)祖国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与病机的认识 | 第15页 |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与经络的关系 | 第15-16页 |
二、现代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 第16-17页 |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基本病因 | 第16-17页 |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因素 | 第17页 |
(三)腰椎间盘突出症产生腰腿痛的机制 | 第17页 |
三、取穴依据 | 第17-19页 |
四、疗效分析与作用机理探讨 | 第19-22页 |
(一)疗效分析 | 第19页 |
(二)机理初探 | 第19-22页 |
结语 | 第22-23页 |
一、临床研究结果 | 第22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5页 |
综述 | 第25-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附录 | 第32-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发表论文 | 第35-39页 |
详细摘要 | 第39-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