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18页 |
一、一般资料 | 第8-9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8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8-9页 |
(三)纳入标准 | 第9页 |
(四)排除标准 | 第9页 |
(五)剔除标准和脱落标准 | 第9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9-11页 |
(一)治疗方法 | 第9-10页 |
(二)观察方法 | 第10页 |
(三)观察指标 | 第10-11页 |
(四)统计学方法 | 第11页 |
三、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研究结果 | 第11-16页 |
(一)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TCD的比较 | 第11-13页 |
(二)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高流速型TCD的比较 | 第13页 |
(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基底动脉低流速型TCD的比较 | 第13-14页 |
(四)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椎动脉高流速型TCD的比较 | 第14-15页 |
(五)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椎动脉低流速型TCD的比较 | 第15-16页 |
(六)治疗前后血流速度的变化量比较 | 第16页 |
四、量表评分结果 | 第16-17页 |
五、不良反应及分析 | 第17页 |
六、小结 | 第17-18页 |
讨论 | 第18-29页 |
一、西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 第18-20页 |
(一)颈椎病的概念和分型 | 第18页 |
(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和治疗 | 第18-20页 |
二、中医归纳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 | 第20-21页 |
三、针灸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现状 | 第21-24页 |
(一)针刺疗法 | 第21-22页 |
(二)灸法 | 第22-23页 |
(三)针灸并用 | 第23页 |
(四)穴位注射 | 第23-24页 |
(五)联合治疗 | 第24页 |
四、组方依据 | 第24-25页 |
(一)天柱 | 第24页 |
(二)大椎 | 第24-25页 |
(三)颈 3-6 夹脊穴 | 第25页 |
五、结果探讨 | 第25-29页 |
(一)结果分析 | 第25-26页 |
(二)艾灸的作用 | 第26-27页 |
(三)机理探讨 | 第27-29页 |
结语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3页 |
综述 | 第33-40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附图 | 第40-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详细摘要 | 第42-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