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选题缘起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选题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技术路线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及理论与实践状况 | 第17-3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页 |
·国外新农村建设研究状况 | 第17-18页 |
·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状况 | 第18-23页 |
·新农村建设发展历程研究 | 第18-20页 |
·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状况 | 第20-21页 |
·藏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研究状况 | 第21-23页 |
·新农村建设理论 | 第23-27页 |
·新农村人居环境发展理论 | 第23-25页 |
·产业发展与选择理论 | 第25-26页 |
·民族村寨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理论基础 | 第26-27页 |
·新农村建设实践探索 | 第27-31页 |
·我国新农村建设实践 | 第27-29页 |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新农村建设模式 | 第29-30页 |
·四川省新农村建设实践探索 | 第30-31页 |
3 九环线高海拔藏区农村发展演变状况与特点 | 第31-39页 |
·九环线高海拔藏区农村社会发展状况 | 第31-34页 |
·农村人.变迁 | 第31-32页 |
·农牧区社会组织与治理特点 | 第32-33页 |
·农牧区城镇化发展特点 | 第33-34页 |
·九环线高海拔藏区农村经济发展特点 | 第34-35页 |
·农牧区产业结构特征 | 第34页 |
·农牧区经济发展特点 | 第34-35页 |
·九环线高海拔藏区农村文化与聚落形态特点 | 第35-36页 |
·九环线高海拔藏区农村文化自然同化趋势 | 第35页 |
·九环线高海拔藏区村庄聚落形态特点 | 第35-36页 |
·藏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政策支撑 | 第36-37页 |
·中央对藏族地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政策支持 | 第36页 |
·四川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战略选择 | 第36-37页 |
·藏区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37-39页 |
·藏区新农村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37页 |
·藏区新农村建设是解决藏区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跟本途径 | 第37-39页 |
4 九环线高海拔藏族地区农村发展条件与特征分析 | 第39-52页 |
·高海拔地区地理气候特点分析 | 第39-44页 |
·高海拔地区气候类型以及降雨特征 | 第40-41页 |
·高海拔地区的土壤植被特征 | 第41-42页 |
·高海拔自然景观风貌 | 第42-43页 |
·高海拔地区气候特点 | 第43-44页 |
·九环线高海拔藏族地区旅游环境分析 | 第44-50页 |
·松潘寒盼村于九环线上的地理位置关系 | 第44-45页 |
·以九环线为经济纽带的相互关系 | 第45-46页 |
·旅游产业要素分析 | 第46-50页 |
·九环线高海拔藏族地区文化背景 | 第50-52页 |
·松潘藏族文化内容分析 | 第50-51页 |
·藏族地区民族文化旅游发展分析 | 第51-52页 |
·九环线高海拔藏族地区农村发展条件综合特征 | 第52页 |
5 九环线高海拔藏区新村综合发展规划理念构建 | 第52-60页 |
·九环线高海拔藏区新村综合发展策略 | 第52-56页 |
·九环线高海拔藏区新村综合发展指导思想 | 第53页 |
·九环线高海拔藏区新村综合发展规划原则 | 第53-55页 |
·九环线高海拔藏区新村综合建设目标 | 第55页 |
·九环线高海拔线藏区新村综合建设主体 | 第55-56页 |
·九环线高海拔藏区新村综合发展规划方法 | 第56-57页 |
·九环线高海拔藏区新村综合发展规划特征与内容 | 第57-60页 |
·九环线高海拔藏区新村综合发展规划特点 | 第57-59页 |
·九环线高海拔藏区新村综合发展规划内容架构 | 第59-60页 |
6 九环线松潘寒盼藏族新村规划实证研究 | 第60-81页 |
·项目背景及概况 | 第60-67页 |
·松潘地形地貌、水文与气候特点 | 第60-62页 |
·松潘寒盼村新村规划区位 | 第62-64页 |
·松潘寒盼村民居文化背景 | 第64页 |
·寒盼村新村综合规划的SWOT分析 | 第64-67页 |
·寒盼村新村综合规划总体布局 | 第67-68页 |
·寒盼村新村发展规划产业选择 | 第68-72页 |
·产业选择依托 | 第69-70页 |
·旅游产业资源要素配置 | 第70-71页 |
·寒盼村藏族村寨旅游业发展特点 | 第71-72页 |
·居住风貌特色改造 | 第72-76页 |
·寒盼村藏寨民居装饰与建筑色彩文化的传承 | 第73-74页 |
·建筑材料的选择 | 第74-75页 |
·藏式家庭客栈结构功能设计 | 第75-76页 |
·村寨民族特色文化发展与保护设计导则内容制定 | 第76-81页 |
·村寨民族文化传承保护 | 第76页 |
·村寨藏族特色文化发展与保护设计总则 | 第76-77页 |
·村寨藏族特色文化发展与保护设计专项通则 | 第77-78页 |
·文化要素类型 | 第78-79页 |
·格局保护 | 第79-80页 |
·文化保护设计导则实施管理 | 第80-81页 |
结论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附录 1 | 第90-92页 |
附录 2 | 第92-9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