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居住小区互动景观设计研究--以石家庄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意义及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相关概念及论文研究领域的界定 | 第14-17页 |
·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领域的界定 | 第15-17页 |
·论文框架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互动景观的基础理论研究 | 第19-35页 |
·景观对人的影响 | 第19-22页 |
·对人内在心理产生影响 | 第19-21页 |
·对居民外在身体产生影响 | 第21-22页 |
·人对居住小区景观环境的参与 | 第22-29页 |
·行为习惯 | 第22-23页 |
·感知范围 | 第23-25页 |
·活动规律 | 第25-26页 |
·环境心理行为 | 第26-29页 |
·人与景观的互动作用 | 第29-32页 |
·人与景观事物 | 第29页 |
·人与人 | 第29-32页 |
·人与景观的互动过程 | 第32-33页 |
·景观的自我互动 | 第32页 |
·主体的自我互动 | 第32页 |
·主体与客体间的互动 | 第32-33页 |
·小结 | 第33-35页 |
第三章 石家庄居住小区互动景观调研分析 | 第35-51页 |
·石家庄居住小区互动景观发展 | 第35页 |
·石家庄居住小区互动景观设计调研 | 第35-47页 |
·调研内容 | 第35-36页 |
·调研结果 | 第36-47页 |
·居住小区互动景观评价主体 | 第47页 |
·石家庄居住小区互动景观设计问题分析 | 第47-50页 |
·重人工轻自然 | 第47-48页 |
·重形式轻功能 | 第48-49页 |
·重外部表象轻内在文化 | 第49-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居住小区互动景观的设计原则 | 第51-59页 |
·居住小区景观的一般设计原则 | 第51-53页 |
·满足居民对居住小区景观的舒适性要求 | 第51页 |
·满足居民对居住小区景观的多样性要求 | 第51-52页 |
·满足居民对居住小区景观的生态性要求 | 第52-53页 |
·居住小区人景互动景观的设计原则 | 第53-57页 |
·外部空间的内部化 | 第53-54页 |
·注重内、外眺景观 | 第54-55页 |
·改善户外逗留条件 | 第55页 |
·延续景观文脉 | 第55-56页 |
·注重居民行为心理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五章 居住小区互动景观的设计手法 | 第59-103页 |
·居住小区植物设计 | 第59-67页 |
·植物的功能 | 第59-60页 |
·植物的配置 | 第60-63页 |
·植物与居民的互动设计 | 第63-67页 |
·居住小区户外设施与景观小品设计 | 第67-71页 |
·户外设施 | 第67-69页 |
·景观小品 | 第69-71页 |
·居住小区活动空间设计 | 第71-90页 |
·儿童活动空间 | 第72-82页 |
·老年活动空间 | 第82-86页 |
·休闲广场空间 | 第86-89页 |
·过度空间 | 第89-90页 |
·居住小区道路设计 | 第90-101页 |
·道路的类型 | 第90-91页 |
·道路的分级 | 第91页 |
·道路的作用 | 第91-92页 |
·道路的模式 | 第92-94页 |
·道路的基本要求 | 第94-98页 |
·道路与居民的互动设计 | 第98-101页 |
·小结 | 第101-103页 |
第六章 石家庄枫林景园项目景观设计实践 | 第103-115页 |
·现状分析 | 第103-104页 |
·设计理念和目标 | 第104-105页 |
·设计理念 | 第104页 |
·设计目标 | 第104-105页 |
·景观总体设计 | 第105-107页 |
·功能结构 | 第105页 |
·组团景观 | 第105-106页 |
·道路设计 | 第106-107页 |
·景观节点设计 | 第107-113页 |
·中心广场 | 第107-109页 |
·儿童活动区与老年活动区 | 第109-111页 |
·宅间及景观客厅 | 第111页 |
·植物的种植 | 第111-113页 |
·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七章 结语和后续研究 | 第115-119页 |
·结语 | 第115-116页 |
·后续研究 | 第116-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3页 |
附录A | 第123-12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