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车载以太网的协议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课题背景及来源 | 第8-9页 |
·车载电子领域的发展状况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2页 |
第二章 CAN总线协议 | 第12-24页 |
·CAN协议特性 | 第12页 |
·CAN协议分层 | 第12-15页 |
·CAN协议传输结构 | 第15-19页 |
·数据帧 | 第17-19页 |
·远程帧 | 第19页 |
·错误帧 | 第19页 |
·过载帧 | 第19页 |
·CAN协议的故障界定规则 | 第19-20页 |
·CAN协议位定时及位同步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车载以太网协议 | 第24-48页 |
·车载以太网协议特点 | 第26-27页 |
·车载以太网协议分层 | 第27-36页 |
·应用层 | 第28-29页 |
·传输层 | 第29-33页 |
·传输层特性 | 第30-31页 |
·传输层服务 | 第31-32页 |
·传输层多路传输 | 第32-33页 |
·网络层 | 第33-36页 |
·网络接口层 | 第36页 |
·车载以太网协议传输结构 | 第36-39页 |
·车载以太网协议的信息重传 | 第39-40页 |
·车载以太网协议寻址方式 | 第40-41页 |
·IP数据报寻址 | 第40-41页 |
·端口号寻址 | 第41页 |
·车载以太网协议的位定时及位同步 | 第41-43页 |
·车载以太网电气隔离 | 第43-44页 |
·车载以太网拓扑结构 | 第44-45页 |
·车载以太网工作模式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车载以太网协议应用 | 第48-52页 |
·低费用的布线方式 | 第48-49页 |
·可持续的车载系统 | 第49页 |
·较高的可预测性及可靠性 | 第49-50页 |
·较低的延迟 | 第50页 |
·精确的同步流 | 第50页 |
·灵活的拓扑结构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车载以太网仿真系统的搭建 | 第52-62页 |
·仿真软件介绍 | 第53-54页 |
·车载仿真系统的建立 | 第54-58页 |
·车载系统配置 | 第54-55页 |
·车载数据库建立 | 第55-57页 |
·车载语言编译 | 第57-58页 |
·车载仿真系统运用 | 第58-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车载以太网仿真系统的验证 | 第62-70页 |
·测试连接 | 第62-63页 |
·测试步骤 | 第63-65页 |
·测试结果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70页 |
·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