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绪论 | 第7-11页 |
| (一)舞蹈“沉浸体验”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7页 |
| (二)舞蹈“沉浸体验”的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 第7-8页 |
| (三)舞蹈“沉浸体验”的研究方法 | 第8-9页 |
| (四)舞蹈“沉浸体验”研究的难点及主要问题 | 第9-11页 |
| 一 关于“沉浸体验”的基本概念与相关概念 | 第11-19页 |
| (一)“体验”及“沉浸体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 第11-15页 |
| 1、由“体验美学”说起 | 第11-12页 |
| 2、什么是“沉浸体验” | 第12-13页 |
| 3、沉浸体验的维度及其在舞蹈中的体现 | 第13-15页 |
| (二)“沉浸体验”及其相关概念 | 第15-19页 |
| 1、“沉浸体验”与“高峰体验”的关系与区别 | 第15-17页 |
| 2、“沉浸体验”与“酒神精神”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 第17-19页 |
| 二 舞蹈艺术中“沉浸体验”的具体表现与舞蹈功能转化 | 第19-28页 |
| (一)“沉浸体验”在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 第19-24页 |
| 1、与现实的分离 | 第19-20页 |
| 2、模仿 | 第20-21页 |
| 3、兴趣 | 第21-22页 |
| 4、节奏性 | 第22-24页 |
| (二)现代社会舞蹈功能的转化 | 第24-28页 |
| 1、“专业”与“业余”的长久之争 | 第24-26页 |
| 2、“娱人”与“自娱”的相得益彰 | 第26-28页 |
| 三 “舞蹈沉浸体验”量表的应用结果 | 第28-43页 |
| (一)“舞蹈沉浸体验”量表前期开发过程简述 | 第28-29页 |
| (二)“舞蹈沉浸体验”量表的数据分析 | 第29-43页 |
| 1、对象与方法 | 第29-30页 |
| 2、舞蹈“沉浸体验”与性别的关系 | 第30-31页 |
| 3、舞蹈“沉浸体验”与年龄的关系 | 第31-34页 |
| 4、舞蹈“沉浸体验”与舞种的关系 | 第34-36页 |
| 5、舞蹈“沉浸体验”与职业的关系 | 第36-38页 |
| 6、舞蹈“沉浸体验”与跳舞时间的关系 | 第38-40页 |
| 7、舞蹈“沉浸体验”中的九项维度 | 第40-43页 |
| 四 结论 如何增强舞蹈的“沉浸体验” | 第43-57页 |
| (一)课程改革,创造“沉浸式”舞蹈学习环境 | 第43-45页 |
| (二)舞中作乐,完善“开放式”舞蹈体验环境 | 第45-49页 |
| 1、在舞动治疗中获得“沉浸体验” | 第46-47页 |
| 2、在游戏中获得舞蹈“沉浸体验” | 第47-49页 |
| (三)建构“沉浸”体验理论——发现中国特色舞蹈接受方式 | 第49-57页 |
| 1、沉浸体验测量的理论模型 | 第49-52页 |
| 2、中国当代多元的舞蹈接受方式 | 第52-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附录一:舞蹈沉浸体验量表 | 第59-61页 |
| 附录二:舞蹈接受方式表 | 第61-62页 |
| 附录三:舞蹈沉浸体验量表相关性研究报告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