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9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研究目标与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8-19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借鉴 | 第19-27页 |
·融资融券的概念 | 第19-20页 |
·股市波动性的概念 | 第20-22页 |
·相关理论借鉴 | 第22-27页 |
·市场有效性理论 | 第22-23页 |
·米勒的“股价高估”理论 | 第23-24页 |
·理性预期模型 | 第24-27页 |
第3章 融资融券影响股市波动性的要素和作用机制 | 第27-37页 |
·融资融券的交易模式 | 第27-30页 |
·分散授信模式 | 第27-28页 |
·集中授信模式 | 第28-29页 |
·交易所集中竞价模式 | 第29页 |
·我国的融资融券交易模式 | 第29-30页 |
·融资融券影响股票市场波动性的要素分析 | 第30-33页 |
·投资者结构 | 第30-31页 |
·保证金比例 | 第31-32页 |
·标的证券范围 | 第32-33页 |
·融资融券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作用机制 | 第33-37页 |
·正向机制 | 第33-34页 |
·负向机制 | 第34-37页 |
第4章 融资融券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37-51页 |
·模型介绍——ARCH模型和GARCH(P,Q)模型 | 第37-38页 |
·ARCH(p)模型 | 第37-38页 |
·GARCH(p,q)模型 | 第38页 |
·数据选取 | 第38-40页 |
·平稳性检验 | 第40页 |
·简单长期回归 | 第40-43页 |
·ARCH效应检验 | 第41-42页 |
·运用GARCH模型的长期分析 | 第42-43页 |
·融资融券开展之后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分析 | 第43-47页 |
·新引入变量及其相关检验 | 第43-44页 |
·融资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的总效应研究 | 第44-46页 |
·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对股市波动性影响的分效应研究 | 第46-47页 |
·融资融券标的股扩容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研究 | 第47-48页 |
·融资融券转融通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研究 | 第48-51页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政策建议 | 第51-55页 |
·培养投资者的做空理念 | 第51-52页 |
·适当降低保证金比例 | 第52页 |
·适当降低融资融券业务的准入门槛 | 第52-53页 |
·实行“T+O”的交易制度,使融资融券充分发挥价格发现功能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