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研究背景及目的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耕地集约利用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2 耕地集约利用相关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级差地租理论 | 第18页 |
·土地报酬递减理论 | 第18-19页 |
·土地区位理论 | 第19页 |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 | 第19页 |
·最小限制因子率理论 | 第19-20页 |
3 耕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 | 第20-30页 |
·耕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0-26页 |
·构建的原则 | 第20-21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21-26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26-27页 |
·评价指标合理值的确定 | 第27页 |
·耕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27-28页 |
·聚类分析 | 第28-30页 |
4 抚州市耕地集约利用状况分析 | 第30-40页 |
·抚州市自然地理概况 | 第30-32页 |
·区位概况 | 第30-31页 |
·自然概况 | 第31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1-32页 |
·抚州市耕地资源状况分析 | 第32-34页 |
·耕地资源的数量与结构 | 第32页 |
·耕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 第32-33页 |
·耕地数量的变化情况 | 第33-34页 |
·抚州市耕地集约利用状况分析 | 第34-40页 |
·投入强度状况 | 第34-36页 |
·利用程度状况 | 第36页 |
·产出效果状况 | 第36-37页 |
·耕地的持续状况 | 第37-40页 |
5 抚州市耕地集约利用潜力分析 | 第40-60页 |
·抚州市耕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 | 第40-49页 |
·抚州市耕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合理值的确定 | 第40-46页 |
·抚州市耕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6-47页 |
·抚州市耕地集约利用潜力测算 | 第47-49页 |
·抚州市耕地集约利用潜力动态分析 | 第49页 |
·各县(区)耕地集约利用潜力综合因素的时空变化特征 | 第49-56页 |
·投入强度潜力特征 | 第49-52页 |
·利用程度潜力特征 | 第52-54页 |
·产出效果潜力特征 | 第54-55页 |
·持续状况潜力特征 | 第55-56页 |
·各县(区)耕地集约利用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 | 第56-60页 |
6 影响抚州市耕地集约利用潜力发挥的因素及对策分析 | 第60-64页 |
·影响抚州市耕地集约利用潜力发挥的因素分析 | 第60-61页 |
·促进抚州市耕地集约利用的对策研究 | 第61-62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