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 ·露天矿煤尘的危害 | 第10-11页 |
| ·论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中煤平朔公司简介 | 第11页 |
| ·露天矿开采过程及生产工艺 | 第11-12页 |
| ·露天矿煤尘形成机理 | 第12-13页 |
| ·露天矿尘源分布 | 第13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4页 |
|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 ·小结 | 第15-16页 |
| 2 露天矿粉尘控制的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6-31页 |
| ·国外露天矿粉尘控制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 ·国内露天矿粉尘控制研究概况 | 第17-19页 |
| ·露天矿煤尘控制与治理 | 第19-23页 |
| ·抑制钻机穿孔扬尘 | 第19-20页 |
| ·抑制爆破作业产尘 | 第20-21页 |
| ·抑制采装过程中产尘 | 第21-22页 |
| ·抑制运输过程中扬尘 | 第22-23页 |
| ·本论文采用的除尘方式和手段 | 第23-30页 |
| ·旋风-脉冲滤袋二级除尘系统 | 第23-26页 |
| ·旋风-湿式循环除尘系统 | 第26-28页 |
| ·除尘方式的选取 | 第28-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3 平朔露天矿钻孔扬尘基本特性分析 | 第31-39页 |
| ·钻孔扬尘基本特性研究 | 第31页 |
| ·钻孔扬尘基本特性测定与分析 | 第31-38页 |
| ·粉尘特性测试采样地点与要求 | 第31-33页 |
| ·煤尘基本特性的测试与方法 | 第33-35页 |
| ·测点布置 | 第35-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4 钻孔扬尘运动规律的理论基础 | 第39-54页 |
| ·粉尘扩散过程应用的基本理论 | 第39-40页 |
| ·粉尘运动方程及其数值模拟方法 | 第40-45页 |
| ·欧拉(Euler)-欧拉(Euler)方法 | 第40-43页 |
| ·欧拉(Euler)-拉格朗日(Lagrange)方法 | 第43-44页 |
| ·拉格朗日(Lagrange)-拉格朗日(Lagrange)方法 | 第44-45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5-53页 |
| ·煤尘运动的气固两相流模型 | 第47-51页 |
| ·煤尘治理模拟方案选择 | 第51-52页 |
| ·系数设定及边界条件设置 | 第52-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5 钻孔扬尘的逸散规律及其控制技术 | 第54-70页 |
| ·露天矿潜孔钻发尘机理 | 第54-60页 |
| ·潜孔钻机扬尘建模 | 第54-56页 |
| ·潜孔钻机扬尘治理前的逸散规律 | 第56-60页 |
| ·钻孔扬尘治理方案的优化 | 第60-69页 |
| ·潜孔扬尘的治理方法的选择 | 第60页 |
| ·钻孔旋风除尘治理方式 | 第60-63页 |
| ·钻孔旋风-脉冲滤袋二级除尘方案的模拟分析 | 第63-69页 |
| ·小结 | 第69-70页 |
| 结论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 作者简历 | 第74-76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