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生存性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融合仿真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网络节点重要性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指标体系建模及关键算法改进 | 第15页 |
| ·案例仿真建模及仿真分析 | 第15页 |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面向生存性的节点重要性评估和网络仿真 | 第17-21页 |
| ·生存性技术 | 第17-19页 |
| ·生存性研究 | 第17-18页 |
| ·多样化问题 | 第18-19页 |
| ·网络仿真 | 第19-20页 |
| ·网络仿真基本概念 | 第19页 |
| ·网络仿真建模过程 | 第19-20页 |
| ·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指标体系建模 | 第21-28页 |
| ·网络节点重要性概述 | 第21-22页 |
| ·网络节点重要性的定义 | 第21页 |
| ·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方法 | 第21-22页 |
| ·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体系分析 | 第22-24页 |
| ·基于网络拓扑的节点重要性评估指标 | 第22-23页 |
| ·基于信息关键度的节点重要性评估指标 | 第23-24页 |
| ·基于多样化技术的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 | 第24页 |
| ·构建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融合指标体系 | 第24-27页 |
| ·融合评估的思想基础 | 第24-25页 |
| ·融合指标体系建模 | 第25-26页 |
| ·融合评估案例设定 | 第26-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四章 融合情形下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关键算法 | 第28-44页 |
| ·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常规算法改进 | 第28-34页 |
| ·网络拓扑结构 | 第28-30页 |
| ·信息关键度 | 第30-32页 |
| ·多样化生存技术 | 第32-34页 |
| ·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灰度融合算法 | 第34-36页 |
| ·常用信息融合方式 | 第34页 |
| ·灰色系统理论概述 | 第34-35页 |
| ·灰度预测评估模型 | 第35-36页 |
| ·灰度预测评估的算式 | 第36页 |
| ·灰度融合评估案例分析 | 第36-43页 |
| ·网络节点重要性各项指标 | 第36-37页 |
| ·灰类及白化权函数 | 第37-38页 |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38页 |
| ·综合计算评估 | 第38-42页 |
| ·分析评估结果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仿真实现 | 第44-58页 |
| ·网络仿真软件介绍 | 第44-47页 |
| ·NS2 网络仿真软件 | 第44-45页 |
| ·OPNET 网络仿真软件 | 第45-46页 |
| ·网络仿真步骤 | 第46-47页 |
| ·基于 NS2 的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仿真 | 第47-52页 |
| ·案例设定 | 第47-48页 |
| ·仿真建模 | 第48-50页 |
| ·仿真分析 | 第50-52页 |
| ·基于 OPNET 的网络节点重要性评估仿真 | 第52-57页 |
| ·仿真建模 | 第52-54页 |
| ·仿真分析 | 第54-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