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受热面管的状态评估及预防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1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7-8页 |
| ·选题背景 | 第7页 |
|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 ·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9-11页 |
| 第2章 受热面管的状态评估与寿命预测 | 第11-14页 |
| ·锅炉结构简介及其特点 | 第11页 |
| ·剩余寿命预测原理 | 第11-12页 |
| ·内壁氧化皮厚度测量 | 第11页 |
| ·当量温度计算 | 第11页 |
| ·剩余寿命的预测 | 第11-12页 |
| ·状态评估技术与寿命预测系统 | 第12-14页 |
| ·内壁氧化皮测定和状态评估系统 | 第12页 |
| ·锅炉管寿命管理系统 | 第12页 |
| ·壁温监测诊断系统 | 第12页 |
| ·剪力 - 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 | 第12-14页 |
| 第3章 受热面的失效模式及其机理 | 第14-28页 |
| ·工业锅炉 | 第14-17页 |
| ·水火管锅炉 | 第14-15页 |
| ·水管锅炉 | 第15-16页 |
| ·结构特点 | 第16-17页 |
| ·受热面管的失效形式研究 | 第17-28页 |
| ·应力断裂 | 第17页 |
| ·高温蠕变 | 第17-18页 |
| ·短时过热 | 第18-19页 |
| ·异种钢焊接蠕变断裂 | 第19页 |
| ·石墨化 | 第19-20页 |
| ·腐蚀 | 第20-24页 |
| ·疲劳 | 第24-25页 |
| ·磨损 | 第25-28页 |
| 第4章 工业锅炉受热面管的失效原因及预防方法 | 第28-43页 |
| ·高温损伤 | 第28-31页 |
| ·缺水 | 第28-29页 |
| ·结垢 | 第29-31页 |
| ·氧腐蚀 | 第31-32页 |
| ·氧腐蚀原因 | 第31页 |
| ·预防措施 | 第31-32页 |
| ·垢下腐蚀 | 第32页 |
| ·酸腐蚀 | 第32页 |
| ·碱腐蚀 | 第32页 |
| ·低温硫腐蚀 | 第32页 |
| ·磨损预防 | 第32-34页 |
| ·磨损的原因 | 第32-33页 |
| ·其他原因 | 第33-34页 |
| ·高温损伤 | 第34-35页 |
| ·缺水造成的高温损伤 | 第34-35页 |
| ·水垢造成的高温损伤 | 第35页 |
| ·水循环故障造成的高温损伤 | 第35页 |
| ·失效分析实例 | 第35-43页 |
| ·高温蠕变失效实例分析 | 第35-36页 |
| ·短时过热失效实例分析 | 第36-38页 |
| ·水冷壁管苛性腐蚀失效分析 | 第38-39页 |
| ·水冷壁管腐蚀疲劳失效分析 | 第39-41页 |
| ·过热器管拉裂失效分析 | 第41页 |
| ·省煤器管磨损失效分析 | 第41-42页 |
| ·质量控制失误失效分析 | 第42-43页 |
| 第5章 电站锅炉四管的失效原因及预防措施 | 第43-48页 |
| ·各受热面管的主要失效模式 | 第43页 |
| ·水冷壁管 | 第43-44页 |
| ·过热器和再热器管 | 第44-46页 |
| ·过热器、再热器爆管的原因 | 第44-45页 |
| ·超温的预防与对策 | 第45-46页 |
| ·重点检查部位和检查要点 | 第46页 |
| ·省煤器管 | 第46-47页 |
| ·各种失效模式的交互作用 | 第47-48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