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3页 |
|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柔性交直流输电技术及其在电磁环网潮流控制中的应用 | 第11-21页 |
| ·FACTS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第11-13页 |
| ·X-based HVDC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 第13-17页 |
| ·常规CSC-HVDC技术 | 第14-15页 |
| ·第一代柔性HVDC技术-VSC-HVDC技术 | 第15-16页 |
| ·第二代柔性HVDC技术-MMC-HVDC技术 | 第16-17页 |
| ·电磁环网潮流控制的技术手段 | 第17-21页 |
| ·常规技术 | 第18页 |
| ·基于VSC的HVDC技术 | 第18-19页 |
| ·基于VSC的FACTS技术 | 第19-21页 |
|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和创新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电磁环网功率环流的产生机理及其控制方法分析 | 第23-36页 |
| ·电磁环网的分类和几种典型结构 | 第23-24页 |
| ·电磁环网中功率环流的产生机理分析 | 第24-34页 |
| ·电磁环网中功率环流的本质与各种控制方法分析 | 第34-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UPFC潮流控制能力和计及UPFC的潮流计算方法 | 第36-54页 |
| ·UPFC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36-37页 |
| ·UPFC的潮流控制能力和P-Q传输特性研究 | 第37-40页 |
| ·UPFC在潮流计算中的稳态数学模型和各自优缺点分析 | 第40-45页 |
| ·电源型稳态模型 | 第41-42页 |
| ·附加节点功率注入模型 | 第42-43页 |
| ·其它三种模型 | 第43-45页 |
| ·计及UPFC的电网潮流计算方法程序开发与实现 | 第45-53页 |
| ·Newton-Raphson潮流计算方法若干要点说明 | 第45-47页 |
| ·UPFC在潮流计算中内部状态变量计算与约束变量检查 | 第47-49页 |
| ·UPFC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 | 第47-49页 |
| ·UPFC迭代计算初值的计算 | 第49页 |
| ·计及UPFC的Newton-Raphson潮流计算方法若干要点说明 | 第49-50页 |
| ·计及UPFC的潮流计算方法程序开发与实现 | 第50-53页 |
| ·5 节点测试系统 | 第51页 |
| ·测试系统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5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四章 VSC-HVDC潮流控制能力和计及VSC-HVDC的潮流计算方法 | 第54-61页 |
| ·VSC-HVDC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 第54-55页 |
| ·VSC-HVDC的潮流控制能力与稳态功率特性 | 第55-56页 |
| ·VSC-HVDC在潮流计算中的双电压源稳态数学模型 | 第56-57页 |
| ·计及VSC-HVDC的电网潮流计算方法程序开发与实现 | 第57-60页 |
| ·VSC-HVDC等式约束和不等式约束 | 第57-58页 |
| ·计及VSC-HVDC的潮流计算方法仿真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第五章 改进粒子群算法求解UPFC和VSC-HVDC最优控制参数 | 第61-75页 |
| ·最优解求解方法以及改进粒子群算法 | 第61-67页 |
| ·标准粒子群算法 | 第61-62页 |
| ·改进粒子群算法 | 第62-67页 |
| ·计及UPFC和VSC-HVDC的电磁环网功率环流问题的仿真分析 | 第67-74页 |
|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 | 第67-68页 |
| ·算例仿真试验与结果分析 | 第68-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 ·全文总结 | 第75页 |
| ·进一步研究展望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 附录 | 第84-85页 |
| 一.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4页 |
| 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84页 |
| 三. 作者简介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