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D理念的滨河景观设计--以沣西新城沣河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城市雨水问题分析 | 第8页 |
·现代城市雨水综合利用发展要求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理论 | 第9页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9-11页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2. 相关研究 | 第11-17页 |
·滨河景观设计研究 | 第11-12页 |
·滨河景观的定义 | 第11页 |
·国外滨河景观设计的研究 | 第11页 |
·国内滨河景观设计的研究 | 第11-12页 |
·国内滨河景观设计理论研究成果 | 第11-12页 |
·国内滨河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低影响开发设计研究 | 第12-17页 |
·低影响开发的定义及起源 | 第12-13页 |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理论研究概况 | 第14页 |
·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14-15页 |
·低影响开发的技术措施 | 第15页 |
·低影响开发的雨洪管理模型 | 第15-17页 |
3. 基于低影响开发理念的城市滨河景观设计 | 第17-29页 |
·滨河景观低影响开发设计流程 | 第17页 |
·滨河景观低影响开发适用性分析 | 第17-19页 |
·滨河景观设计的内容 | 第19-29页 |
·岸坡修复 | 第19-22页 |
·滨水空间的营造 | 第22页 |
·植物景观的修复与改造 | 第22-23页 |
·低影响开发雨洪调蓄综合治理 | 第23-27页 |
·湿塘 | 第23-24页 |
·雨水湿地 | 第24-26页 |
·植被缓冲带 | 第26-27页 |
·地域文化的引入 | 第27-29页 |
4. 沣河滨河景观规划设计策略 | 第29-31页 |
·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29页 |
·景观设计策略 | 第29-31页 |
·拆除上游橡胶坝 | 第29页 |
·拆除老堤建新堤 | 第29页 |
·雨水调蓄综合治理 | 第29-30页 |
·驳岸改造 | 第30页 |
·引入城市休闲服务功能 | 第30页 |
·引入地域文化 | 第30-31页 |
5. 案例分析 | 第31-38页 |
·国外案例 | 第31-33页 |
·查尔斯河改造 | 第31-32页 |
·美国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德诚米尔滨河公园 | 第32-33页 |
·国内案例 | 第33-38页 |
·长沙洋湖垸雅河两岸景观规划设计 | 第33-35页 |
·成都活水公园 | 第35-36页 |
·浙江黄岩永宁公园 | 第36-38页 |
6. 结语 | 第38-39页 |
7. 毕业设计说明 | 第39-45页 |
·项目背景及历史沿革 | 第39-40页 |
·项目背景 | 第39页 |
·历史沿革 | 第39-40页 |
·场地上位规划及现状 | 第40-42页 |
·场地上位规划 | 第40页 |
·周边用地规划 | 第40页 |
·周边交通规划 | 第40页 |
·周边雨洪系统规划 | 第40页 |
·场地现状 | 第40-42页 |
·现状区位分析 | 第40页 |
·规划范围 | 第40页 |
·现状用地分析 | 第40-41页 |
·现状竖向分析 | 第41页 |
·现状气象与水文分析 | 第41页 |
·现状驳岸分析 | 第41页 |
·问题与对策 | 第41-42页 |
·总体设计 | 第42-43页 |
·设计理念与目标 | 第42页 |
·平面图 | 第42页 |
·鸟瞰图 | 第42页 |
·设计分区 | 第42页 |
·景观结构 | 第42-43页 |
·交通规划 | 第43页 |
·视线分析 | 第43页 |
·竖向规划设计 | 第43页 |
·驳岸规划设计 | 第43页 |
·专项设计 | 第43-44页 |
·植物规划设计 | 第43-44页 |
·雨洪规划设计 | 第44页 |
·技术经济指标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个人简介 | 第47-48页 |
导师简介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图纸目录 | 第50-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