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3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本论文工作的意义、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本论文工作的意义和目的 | 第15页 |
·本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3页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方法介绍 | 第23-55页 |
·中子的基本性质 | 第23-24页 |
·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 第24-27页 |
·中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 第24-25页 |
·基本物理量 | 第25-27页 |
·中子探测 | 第27-30页 |
·中子探测的重要性 | 第27页 |
·中子探测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 第27-30页 |
·中子通量密度的测量 | 第30-37页 |
·中子通量密度测量的重要性 | 第30页 |
·中子通量密度的定义、单位及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中子通量密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 第31-33页 |
·活化法测量中子通量密度 | 第33-37页 |
·放射性测量中的一些修正 | 第37-48页 |
·探测器几何因子的修正 | 第38-40页 |
·γ 射线在样品中的自吸收修正 | 第40-42页 |
·γ 射线级联符合效应的修正 | 第42-48页 |
·蒙特卡罗方法及MCNP程序简介 | 第48-53页 |
·蒙特卡罗方法简介 | 第48-49页 |
·MCNP程序介绍 | 第49-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第三章 超热中子通量密度监测器的理论设计 | 第55-119页 |
·设计原理及基本要求 | 第55-56页 |
·设计原理 | 第55页 |
·基本要求 | 第55-56页 |
·材料的选择 | 第56-65页 |
·可活化核素的初步选择 | 第56-60页 |
·中子慢化材料的选择 | 第60-63页 |
·热中子吸收材料的选择 | 第63-65页 |
·MCNP程序模拟 | 第65-66页 |
·可活化核素及活化材料的最终选定 | 第66-86页 |
·可活化核素的最终选定 | 第66-85页 |
·活化材料的选定 | 第85-8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6-117页 |
·活化材料GaN厚度的确定 | 第86-100页 |
·活化材料GaN几何形状的选择 | 第100-102页 |
·活化材料GaN几何尺寸的选定 | 第102-104页 |
·热中子吸收材料Cd厚度的选择 | 第104-115页 |
·监测器的设计结果与讨论 | 第115-117页 |
·小结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19页 |
第四章 十到数百keV能区中子通量密度监测器的理论设计 | 第119-137页 |
·设计原理及基本要求 | 第120页 |
·设计原理 | 第120页 |
·基本要求 | 第120页 |
·材料的选择 | 第120-122页 |
·活化材料的选择 | 第120页 |
·中子慢化材料的选择 | 第120-121页 |
·热中子和超热中子吸收材料的选择 | 第121-122页 |
·MCNP程序模拟 | 第122-123页 |
·监测器的设计过程 | 第123-131页 |
·监测器的设计结果与讨论 | 第131-135页 |
·小结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37页 |
第五章 监测器性能的实验测试 | 第137-163页 |
·中子源装置 | 第137-138页 |
·超热中子通量密度监测器性能的实验测试 | 第138-150页 |
·实验设计 | 第138-141页 |
·实验平台搭建 | 第141-142页 |
·监测器制作 | 第142-144页 |
·实验过程 | 第144-146页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46-150页 |
·十到数百keV能区中子通量密度监测器性能的实验测试 | 第150-161页 |
·实验设计 | 第150-153页 |
·实验平台搭建 | 第153-154页 |
·监测器制作 | 第154页 |
·实验过程 | 第154-156页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56-161页 |
·小结 | 第161-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63-167页 |
·总结 | 第163-165页 |
·展望 | 第165-16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67-169页 |
致谢 | 第169-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