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利用克雷伯氏菌LZU10对含油餐厨垃圾前处理能增加餐厨垃圾与秸秆共发酵的甲烷产量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6页
   ·餐厨垃圾及其处理方法研究进展第9-10页
   ·脂质的厌氧发酵第10-11页
   ·脂质在厌氧发酵产沼气过程中的抑制作用第11-12页
   ·消除脂质对厌氧发酵抑制作用的方法第12-13页
     ·改变投料方式第12页
     ·添加吸附剂第12页
     ·添加水解酶第12-13页
     ·添加易降解的底物第13页
     ·皂化作用第13页
   ·发酵底物的预处理对于厌氧发酵的作用第13-14页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6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6-22页
   ·材料第16页
   ·实验方法第16-22页
     ·试样采集与培养基第16页
     ·菌株分离纯化第16页
     ·16SrRNA基因分析第16-17页
     ·透射电镜分析第17页
     ·油脂降解性能分析第17-18页
     ·气象色谱与薄层色谱分析第18页
     ·发酵原料第18-19页
     ·厌氧发酵系统的优化第19页
     ·餐厨垃圾与秸秆共发酵体系的油脂抑制浓度的探索第19-20页
     ·菌株LZU10对于餐厨垃圾的前处理第20页
     ·预处理后的餐厨垃圾与秸秆共发酵对于甲烷产生的影响第20-22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22-36页
   ·菌株鉴定与分离第22-24页
   ·油脂降解特性分析第24-26页
   ·油脂降解中间产物分析第26-27页
   ·菌株LZU10降解油脂的环境适应性第27-28页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体系的优化第28-30页
   ·油脂浓度对于餐厨垃圾与秸秆共发酵系统的影响第30-33页
   ·菌株LZU10对餐厨垃圾的前处理促进餐厨垃圾与秸秆共发酵系统的甲烷产生第33-36页
第四章 讨论第36-38页
第五章 结论第38-39页
第六章 硕士期间完成的其他课题第39-49页
   ·研究课题第39页
   ·研究背景第39-40页
     ·化能自养型硫氧化细菌背景介绍第39页
     ·硫氧化途径介绍第39页
     ·二氧化碳固定方式第39-40页
   ·材料方法第40-41页
     ·样品采集第40页
     ·硫氧化菌株富集与筛选第40页
     ·硫氧化菌株鉴定第40页
     ·菌株LZ-R的硫氧化特性分析第40-41页
     ·菌株LZ-R的全基因组测序第41页
   ·结果第41-47页
   ·讨论第47-49页
第七章 结论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冬季静稳天气下西固区SO2、NO2排放对兰州市主城区影响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兰州西固石化工业集中区VOCs和氨源强核算及削减方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