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隙非浸油电机泵内部流动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气隙非浸油式电机叶片泵介绍 | 第11-13页 |
·电机泵介绍及其发展概述 | 第11页 |
·气隙非浸油式电机叶片泵介绍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5页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孔板离心泵内部流动特性研究 | 第16-26页 |
·研究方法介绍 | 第16-18页 |
·流体动力学控制方程 | 第16-17页 |
·湍流模型 | 第17-18页 |
·动域与静域耦合模型 | 第18页 |
·结构参数对孔板离心泵增压效果的影响 | 第18-24页 |
·仿真模型 | 第18-19页 |
·仿真前处理及仿真设置 | 第19-20页 |
·流场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20-23页 |
·孔板离心泵增压性能随结构参数的变化规律 | 第23-24页 |
·孔板离心泵最优结构确定 | 第24-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主泵配流流道内部流动特性研究 | 第26-37页 |
·主泵原始配流流道存在的问题 | 第26-27页 |
·引油窗孔和辅助窗孔的出口压差大 | 第26页 |
·引油窗孔内存在旋涡阻力 | 第26-27页 |
·主泵配流流道改进后流场解析 | 第27-36页 |
·计算模型及仿真设置 | 第27-28页 |
·导流槽包角α=30°时仿真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导流槽包角α=80°时窗孔内流场分布及分析 | 第29-30页 |
·引油窗孔入口流量与导流槽包角的关系 | 第30页 |
·主泵配流流道压力分布及分析 | 第30-32页 |
·出口静压与导流槽包角的关系 | 第32-33页 |
·仅增设导流槽后流场解析 | 第33-36页 |
·浸油式电机泵内主泵配流流道改进 | 第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散热流道内部流动特性研究 | 第37-42页 |
·散热流道结构确定 | 第37-39页 |
·定子散热流道结构确定 | 第37-38页 |
·转子散热流道结构确定 | 第38页 |
·定子散热流道结构参数确定 | 第38-39页 |
·气隙非浸油式电机泵内流道流场解析 | 第39-40页 |
·计算模型 | 第39页 |
·仿真设置 | 第39页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5章 电机泵内部流动随工况的变化规律 | 第42-51页 |
·孔板离心泵增压性能随工况的变化规律 | 第42-47页 |
·孔板离心泵增压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 第42-43页 |
·孔板离心泵增压性能随流量的变化规律 | 第43-44页 |
·孔板离心泵增压性能随转速的变化规律 | 第44-45页 |
·孔板离心泵增压性能随其转动的变化规律 | 第45-47页 |
·散热流道压力损失随工况的变化规律 | 第47页 |
·气隙非浸油式电机泵最小工作转速确定 | 第47-49页 |
·电机机械特性曲线 | 第47-48页 |
·最小转速确定 | 第48-49页 |
·气隙非浸油式电机泵入口压力计算 | 第49-50页 |
·计算模型及仿真参数设置 | 第49-50页 |
·入口压力计算 | 第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1-55页 |
1 总结 | 第51-53页 |
2 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录用学术论文 | 第61-63页 |
附录B 专利申请情况 | 第63-65页 |
附录C 科研实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