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根相关微生物的概念 | 第9页 |
·根相关微生物的研究 | 第9-10页 |
·根相关微生物的分离方法 | 第9-10页 |
·根相关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方法 | 第10页 |
·黄顶菊及其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生物学特性 | 第11页 |
·黄顶菊逆境适应性 | 第11页 |
·黄顶菊防治 | 第11-12页 |
·黄顶菊化感作用 | 第12页 |
·黄顶菊与土壤微生物互作 | 第12-13页 |
·本论文立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黄顶菊生长初期可培养根相关细菌的多样性 | 第14-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4-16页 |
·植物材料 | 第14页 |
·分离培养基 | 第14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4页 |
·样品的预处理 | 第14-15页 |
·黄顶菊根相关细菌的分离与纯化 | 第15页 |
·黄顶菊根相关细菌的DNA提取 | 第15-16页 |
·黄顶菊根相关细菌的 16SrRNA基因序列测定与多样性分析 | 第16页 |
·结果 | 第16-42页 |
·黄顶菊三个生长时期可培养根相关细菌的种群数量 | 第16-17页 |
·黄顶菊生长初期可培养根相关细菌 16SrRNA基因片段的扩增 | 第17-18页 |
·黄顶菊生长初期可培养根内生细菌 16S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及多样性分析 | 第18-23页 |
·黄顶菊生长初期可培养根面细菌 16S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及多样性分析 | 第23-32页 |
·黄顶菊生长初期可培养根际细菌 16S r RNA 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及多样性分析 | 第32-41页 |
·黄顶菊生长初期可培养根内、根面及根际细菌种群的对比分析 | 第41-42页 |
·讨论 | 第42-45页 |
第3章 高通量测序法对黄顶菊根相关细菌多样性的研究 | 第45-60页 |
·样品的处理及送测 | 第45页 |
·高通量测序 | 第45-48页 |
·高通量测序方法 | 第45-46页 |
·数据处理及分类信息学和群落结构分析 | 第46-48页 |
·结果 | 第48-57页 |
·群落组成分析 | 第49-51页 |
·Alpha多样性指数(α-diversity) | 第51页 |
·稀释曲线(Rarefaction Curve) | 第51-53页 |
·Rank-Abundance曲线 | 第53页 |
·NMDS及组间差异性分析 | 第53-54页 |
·样品聚类分析 | 第54页 |
·群落Heatmap图 | 第54-56页 |
·Venn图 | 第56-57页 |
·讨论 | 第57-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