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40块中深层稠油热采储层汽驱优势通道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17-19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9-28页 |
| ·工区位置 | 第19-20页 |
| ·地层概况 | 第20-22页 |
| ·构造特征 | 第22-23页 |
| ·储层特征 | 第23-25页 |
| ·隔夹层特征 | 第25-28页 |
| 第3章 汽驱优势通道的识别 | 第28-42页 |
| ·开发现状 | 第28-30页 |
| ·开发动态特征 | 第30-39页 |
| ·岩心特征 | 第39-40页 |
| ·注采连通性分布 | 第40-42页 |
| 第4章 汽驱优势通道的形成机理 | 第42-50页 |
| ·储层骨架场变化 | 第42-45页 |
| ·储层孔喉网络变化 | 第45-47页 |
| ·储层粘土矿物变化 | 第47-49页 |
| ·储层中地层微粒的变化 | 第49-50页 |
| 第5章 汽驱优势通道形成的地质条件 | 第50-58页 |
| ·成因砂体 | 第50-52页 |
| ·储层物性 | 第52页 |
| ·储层非均质性 | 第52-55页 |
| ·含油性 | 第55-57页 |
| ·地层倾角 | 第57-58页 |
| 第6章 汽驱优势通道的评价与预测 | 第58-74页 |
| ·优势通道的评价参数 | 第58-64页 |
| ·优势通道的评价标准 | 第64-70页 |
| ·优势通道的预测及分布 | 第70-74页 |
| 第7章 认识及结论 | 第74-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 个人简介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