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黄土高塬沟壑区退耕草地沟头溯源侵蚀及形态演化特征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1页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5-19页
     ·沟头溯源侵蚀类型和形成过程第15-16页
     ·溯源侵蚀影响因素第16-18页
     ·溯源侵蚀研究方法第18页
     ·沟头溯源过程中的重力侵蚀作用第18-19页
   ·亟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9-21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试验方法第21-30页
   ·研究区概况第21页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21-23页
     ·研究目标第21-22页
     ·研究内容第22-23页
     ·技术路线第23页
   ·试验方法第23-28页
     ·土壤抗冲性试验第23-25页
     ·沟头溯源侵蚀试验第25-26页
     ·土壤理化性质和根系参数测定第26-28页
   ·试验照片第28-30页
第三章 退耕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抗冲性的影响第30-40页
   ·退耕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第30-34页
     ·土壤颗粒组成、容重及孔隙度变化第30-31页
     ·土壤入渗性能的变化第31-32页
     ·土壤崩解速率的变化第32页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变化第32-34页
     ·土壤根系特征及有机质变化第34页
   ·退耕草地土壤抗冲性变化第34-36页
   ·退耕草地土壤抗冲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第36-38页
     ·土壤抗冲性与容重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关系第36页
     ·土壤抗冲性与土壤崩解速率和渗透性的关系第36-37页
     ·土壤抗冲性与根系特征的关系第37页
     ·土壤抗冲性与有机质含量的关系第37-38页
     ·土壤理化性质和根系对土壤抗冲性的综合影响第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退耕草地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对溯源侵蚀产流产沙的影响第40-71页
   ·退耕草地根系分布特征第40-44页
     ·地上生物量变化第40页
     ·根系在不同土层的分布第40-41页
     ·不同直径根系在土层中的分布第41-44页
   ·溯源侵蚀产流特征第44-54页
     ·产流过程变化特征第44-48页
     ·放水流量对产流量的影响第48页
     ·覆盖度对产流量的影响第48-49页
     ·土壤理化性质对产流总量的影响第49-51页
     ·根系对产流量的影响第51-54页
   ·溯源侵蚀产沙特征第54-62页
     ·产沙过程变化特征第54-57页
     ·产沙量随放水流量和覆盖度的变化第57-58页
     ·产沙总量随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第58-59页
     ·根系对产沙量的影响第59-62页
   ·溯源侵蚀泥沙颗粒变化第62-69页
     ·泥沙颗粒组成变化第62-63页
     ·泥沙颗粒特征指标变化第63-67页
     ·泥沙颗粒富集率变化特征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1页
第五章 退耕草地沟头溯源侵蚀径流动力特征第71-87页
   ·径流动力参数计算第71-72页
   ·径流水力学参数特征第72-78页
     ·流速随覆盖度和放水流量变化第72-73页
     ·雷诺数随覆盖度和放水流量变化第73-75页
     ·弗汝德数随覆盖度和放水流量变化第75-76页
     ·阻力系数随覆盖度和放水流量变化第76-77页
     ·曼宁糙率系数随覆盖度和放水流量变化第77-78页
   ·径流水动力学参数特征第78-82页
     ·径流剪切力随覆盖度和放水流量的变化第78-79页
     ·径流功率随覆盖度和放水流量的变化第79-80页
     ·单位径流功率随覆盖度和放水流量的变化第80-81页
     ·断面比能随覆盖度和放水流量的变化第81-82页
   ·溯源侵蚀水动力学特征第82-85页
     ·侵蚀速率与水力学参数的关系第82-84页
     ·侵蚀速率与水动力参数的关系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六章 退耕草地沟头溯源过程中重力侵蚀特征第87-98页
   ·重力侵蚀发生的原因分析第87-88页
     ·降雨和径流对重力侵蚀的影响第87页
     ·根系对重力侵蚀(崩塌)的影响第87-88页
   ·重力侵蚀发生的形式第88-91页
   ·重力侵蚀发生时空频率特征第91-96页
     ·重力侵蚀发生的时间频率第91-94页
     ·重力侵蚀发生的空间频率第94-96页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七章 退耕草地沟头形态演化特征第98-120页
   ·沟头前进速率变化特征第99-106页
     ·3°坡小区沟头前进速率第99-103页
     ·6°坡小区沟头前进速率第103-106页
   ·沟道下切速率变化特征第106-112页
     ·3°坡小区沟道下切速率第106-110页
     ·6°坡小区沟道下切速率第110-112页
   ·沟道形态变化特征第112-116页
     ·沟道宽深比变化第112-113页
     ·沟道切割度变化第113-115页
     ·沟道形状系数变化第115-116页
   ·沟道形态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第116-119页
     ·沟道形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第116-117页
     ·沟道形态与根系的关系第117-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0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第120-123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120-122页
   ·存在不足及研究展望第122-123页
参考文献第123-129页
致谢第129-131页
作者简介第131-132页

论文共1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四环素沼肥对蔬菜品质及抗性基因的影响
下一篇:退耕小流域土壤呼吸特征及对水热因子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