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其他论文

威慑理论与我国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法经济学的研究进路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绪论第11-19页
   ·选题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选题背景第11-12页
     ·选题意义第12-16页
   ·学位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7-19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技术路线第18-19页
2 法经济学中的威慑理论第19-25页
   ·等价威慑理论第19-20页
   ·边际威慑理论第20-22页
   ·最优威慑理论第22-25页
3 最适损害赔偿理论的法经济学分析第25-36页
   ·Landes法则第25-30页
     ·Landes法则的含义第25-27页
     ·无谓损失(DWL)的含义第27-29页
     ·无谓损失(DWL)和消费者剩余的测算第29-30页
   ·适用Landes法则之补充理论第30-33页
     ·反垄断损害赔偿诉讼的原告主体资格第31-32页
     ·以因果关系为基础的损害认定第32-33页
     ·无过错原则的确定第33页
   ·最适损害赔偿理论应用的局限性及替代计算方法第33-36页
     ·局限性第33-34页
     ·替代计算方法第34-36页
4 威慑理论在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中的应用第36-45页
   ·三倍损害赔偿制度第36-38页
     ·三倍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第36-37页
     ·三倍损害赔偿制度的威慑效果第37-38页
   ·单倍损害赔偿制度第38-39页
     ·单倍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第38页
     ·单倍损害赔偿制度的威慑效果第38-39页
   ·酌定三倍损害赔偿制度第39-41页
     ·酌定三倍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第39-40页
     ·酌定三倍损害赔偿制度的威慑效果第40-41页
   ·完全损害赔偿制度第41-43页
     ·完全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第41-42页
     ·完全损害赔偿制度的威慑效果第42-43页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第43-45页
     ·惩罚性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第43页
     ·惩罚性损害赔偿数额的威慑效果第43-45页
5 以威慑理论为指导完善我国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第45-54页
   ·我国反垄断损害赔偿典型案例第45-47页
     ·锐邦诉强生案第45-46页
     ·华为诉IDC案第46-47页
   ·威慑不足的我国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第47-49页
     ·单倍损害赔偿第47页
     ·损害赔偿请求额偏低第47-48页
     ·案件胜诉率不高第48-49页
     ·损害赔偿额偏低第49页
   ·我国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第49-54页
     ·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第49-50页
     ·简化损害赔偿额的计算第50-51页
     ·推进集团诉讼制度第51-52页
     ·建立协助举证制度第52-53页
     ·大力提倡后继损害赔偿诉讼第53-54页
6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9-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理论视野下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下一篇: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外资并购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