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生物学论文--土壤微生物学论文

藏东南地区海拔和土地利用方式对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1页
   ·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第10页
   ·丛枝菌根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第10页
   ·丛枝菌根真菌的生物多样性第10-13页
     ·AM真菌多样性与功能第10-11页
     ·AM真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11-12页
     ·AM真菌的物种多样性第12-13页
     ·AM真菌系统发育多样性第13页
     ·AM真菌的生物地理分布第13页
   ·高山生态系统为研究AM真菌的生物地理分布提供了良好条件第13-14页
   ·高山生态系统中AM真菌的研究进展第14-17页
     ·AM真菌侵染第14-15页
     ·AM真菌物种资源第15页
     ·AM真菌群落分布的影响因素第15-17页
   ·AM真菌在高山生态系统中的潜在功能第17页
   ·土地利用方式对AM真菌群落和功能的影响第17-18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研究内容第19-20页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海拔对AM真菌宿主特异性的影响第21-43页
   ·前言第21页
   ·材料与方法第21-26页
     ·采样点描述第21-22页
     ·样品采集第22页
     ·菌根侵染率测定第22页
     ·菌丝密度(真空泵微孔滤膜抽滤泵)第22-23页
     ·孢子密度的测定第23页
     ·土壤pH、有机质、速效磷、无机氮和植物养分的测定第23页
     ·根内AM真菌分子多样性的检测第23-25页
     ·构建系统发育树第25页
     ·数据分析第25-26页
   ·结果与分析第26-38页
     ·不同海拔植物根际土壤的理化性状第26-29页
     ·海拔与植物种类对AM真菌侵染率、菌丝密度和孢子密度的影响第29-31页
     ·海拔与植物种类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第31-33页
     ·海拔与植物种类对AM真菌科和优势OTU的影响第33-37页
     ·海拔与植物种类对AM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第37-38页
   ·讨论第38-42页
     ·AM真菌在高山生态系统中非常丰富第38-39页
     ·高山生态系统中AM真菌物种丰富第39-40页
     ·Acaulosporaceae是高海拔地区的优势类群第40-41页
     ·海拔显著影响AM真菌多样性与群落组成第41页
     ·AM真菌宿主特异性的海拔变化规律第41-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三章 不同海拔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与植物多样性和地上部生物量关系的研究第43-61页
   ·前言第43-44页
   ·材料与方法第44-48页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44-45页
     ·土壤理化与植物养分分析第45页
     ·根系侵染率、菌丝密度、孢子密度第45页
     ·根内AM真菌多样性测定第45-47页
     ·数据分析第47-48页
   ·结果与分析第48-57页
     ·不同海拔的土壤和植物参数第48-49页
     ·454测序结果和序列分析第49-51页
     ·AM真菌侵染率、孢子密度、菌丝密度、多样性指数和NRI指数第51页
     ·AM真菌群落组成第51-54页
     ·AM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因素第54-55页
     ·AM真菌多样性、群落组成与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关系第55-57页
   ·讨论第57-60页
     ·AM真菌物种多样性第57页
     ·AM真菌与植物物种多样性第57-59页
     ·AM真菌多样性与植物生物量第59页
     ·NRI指数与AM真菌生物量第59-60页
     ·NRI指数与土壤养分有效性第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四章 高山生态系统中AM真菌对土壤团聚体影响第61-79页
   ·前言第61-62页
   ·材料与方法第62-65页
     ·样品采集第62-63页
     ·土壤理化与植物养分分析第63页
     ·土壤球囊霉素的测定第63页
     ·土壤团聚体的测定第63页
     ·根系侵染率、菌丝密度、孢子密度第63页
     ·根内AM真菌多样性测定第63页
     ·数据分析第63-65页
   ·结果与分析第65-76页
     ·采样点地理和植被信息第65页
     ·根围土壤化学性状与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第65-68页
     ·植物根系侵染率、根围土壤孢子密度和菌丝密度第68页
     ·根围土壤中GRSP和水稳性团聚体第68页
     ·海拔和植物种类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第68-71页
     ·海拔和植物种类对AM真菌OTU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第71-73页
     ·环境因子对AM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第73-74页
     ·土壤中GRSP对土壤全碳全氮的影响第74页
     ·AM真菌对根围土壤中GRSP团聚体含量的影响第74-76页
   ·讨论第76-78页
     ·莎草科植物根内AM真菌多样性较高第76页
     ·AM真菌群落组成第76-77页
     ·AM真菌的宿主特异性第77页
     ·AM真菌对土壤大团聚体和全碳的贡献第77-78页
     ·AM真菌群落变化与团聚体之间的关系第78页
   ·小结第78-79页
第五章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AM真菌群落特征及其在土壤结构中的功能研究第79-98页
   ·前言第79-80页
   ·材料与方法第80-82页
     ·采样第80-81页
     ·土壤理化性状的测定第81页
     ·根系侵染率、菌丝密度、孢子密度第81页
     ·根内AM真菌多样性测定第81页
     ·数据分析第81-82页
   ·结果与分析第82-94页
     ·土壤理化性状第82页
     ·AM真菌多样性、球囊霉素和团聚体第82-86页
     ·454测序结果和序列分析第86-87页
     ·土地利用方式对AM真菌科和优势OTU的影响第87-90页
     ·AM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0-92页
     ·AM真菌对土壤团聚体和土壤全碳的影响第92-94页
   ·讨论第94-97页
     ·土地利用方式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第94-95页
     ·土地利用方式对AM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第95-96页
     ·土地利用方式对GRSP和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第96-97页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氮的影响第97页
   ·小结第97-98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8-100页
   ·研究特色与创新第98页
   ·主要结论第98页
   ·研究展望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14页
致谢第114-115页
作者简介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欧洲类禽H1N1猪流感病毒与H1N1/2009病毒猪体内重排病毒的鉴定
下一篇:脱硫副产物施用条件下碱化土壤结构演变机制及其定量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