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依据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连续长下坡路段事故特征与行驶特性分析 | 第17-45页 |
·连续长下坡路段交通事故特征及原因分析 | 第17-37页 |
·道路及交通流特征 | 第17-22页 |
·交通事故特征及原因 | 第22-37页 |
·连续长下坡路段车辆行驶特性分析 | 第37-40页 |
·驾驶心理和行为 | 第37-38页 |
·车辆行驶特性 | 第38-40页 |
·纵坡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分析 | 第40-43页 |
·坡度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 第40-41页 |
·坡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 第41-42页 |
·竖曲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连续长下坡路段车辆制动器温升模型研究 | 第45-55页 |
·车辆制动性能研究 | 第45-48页 |
·车辆制动原理分析 | 第45-47页 |
·车辆制动性能与热衰退理论 | 第47-48页 |
·车辆制动鼓温升模型的比较与选择 | 第48-53页 |
·制动鼓温升模型的比较 | 第48-52页 |
·制动器温升模型的选择 | 第52-53页 |
·车辆制动器温升模型的应用 | 第53-54页 |
·模型参数的选择 | 第53-54页 |
·制动器“热衰退”特性临界温度的确定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安全性设计标准研究 | 第55-65页 |
·现有纵坡设计标准的比较与分析 | 第55-59页 |
·国内外纵坡设计标准比较 | 第55-58页 |
·纵坡设计标准合理性与局限性分析 | 第58-59页 |
·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安全性设计标准构建依据和适用范围 | 第59页 |
·纵坡安全性设计标准构建依据 | 第59页 |
·纵坡安全性设计标准适用范围 | 第59页 |
·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安全性设计控制指标研究 | 第59-62页 |
·平均纵坡限制指标 | 第59-62页 |
·坡度与坡长限制指标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第五章 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安全性设计方法研究 | 第65-73页 |
·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设计评价方法及模型的选用 | 第65-68页 |
·纵坡设计安全性评价方法的选用 | 第65页 |
·纵坡设计安全性评价模型的选用 | 第65-68页 |
·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设计安全性评价方法 | 第68-70页 |
·安全性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 | 第68-69页 |
·安全性评价结果的应用 | 第69-70页 |
·连续长下坡路段纵坡安全性设计流程与步骤 | 第70-71页 |
·纵坡安全性设计流程 | 第70页 |
·纵坡安全性设计一般步骤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应用实例及分析 | 第73-79页 |
·项目概况 | 第73页 |
·纵坡设计安全性评价 | 第73-77页 |
·纵坡设计优化及调整 | 第77-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9-80页 |
·问题及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