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源杀虫活性成分分离鉴定及杀虫活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核桃楸概况 | 第10页 |
| ·白鲜皮概况 | 第10页 |
| ·提取方法研究概述 | 第10-12页 |
| ·回流提取法 | 第10-11页 |
| ·超声提取法 | 第11页 |
|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SFE) | 第11-12页 |
| ·快速溶剂萃取法(ASE) | 第12页 |
| ·高速逆流色谱技术简介 | 第12-15页 |
| ·高速逆流色谱法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12-13页 |
| ·HSCCC溶剂系统的选择 | 第13-14页 |
| ·HSCCC技术在天然产物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 ·植物源杀虫活性的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 ·选择使用植物源杀虫剂的背景 | 第15-16页 |
| ·应用植物源杀虫剂的意义 | 第16-17页 |
| 第2章 核桃楸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17-24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17页 |
| ·实验方法研究 | 第17-19页 |
| ·制备胡桃醌标准溶液 | 第17页 |
| ·绘制胡桃醌标准曲线 | 第17-18页 |
| ·色谱条件 | 第18页 |
| ·优化提取方法 | 第18页 |
| ·优化提取溶剂浓度 | 第18-19页 |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1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1页 |
| ·优化提取方法结果 | 第19页 |
| ·优化提取溶剂浓度结果 | 第19-20页 |
| ·正交实验结果 | 第20-21页 |
| ·方法学考查 | 第21-22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21-22页 |
| ·重复性试验 | 第22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22页 |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22页 |
| ·小结 | 第22-24页 |
| 第3章 白鲜皮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 | 第24-32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24页 |
| ·实验方法与结论 | 第24-30页 |
| ·白鲜皮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24-25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 第25页 |
| ·绘制白鲜碱标准曲线 | 第25页 |
| ·白鲜皮中白鲜碱含量的分析 | 第25-26页 |
| ·提取方法选择 | 第26页 |
| ·提取溶剂浓度的研究 | 第26-27页 |
| ·提取时间的选择 | 第27页 |
| ·提取次数的选择 | 第27-28页 |
| ·提取温度的选择 | 第28-29页 |
| ·正交试验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 第29-30页 |
| ·方法学考查 | 第30-31页 |
| ·精密度试验 | 第30页 |
| ·重复性试验 | 第30页 |
| ·稳定性试验 | 第30-31页 |
| ·加样回收率试验 | 第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4章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白鲜皮中有效成分的研究 | 第32-39页 |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32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 第32-33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溶剂系统 | 第33页 |
| ·分析白鲜皮高速逆流色谱峰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8页 |
|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确定 | 第33-34页 |
| ·逆流色谱溶剂系统的选择优化 | 第34-35页 |
| ·分析型HSCCC进一步筛选溶剂系统 | 第35-36页 |
| ·HSCCC分离白鲜皮所得单体的纯度分析 | 第36-37页 |
| ·HSCCC分离白鲜皮所得单体的结构鉴定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5章 核桃楸提取物杀虫活性的研究 | 第39-44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9页 |
| ·待测样品的制备 | 第39-40页 |
| ·核桃楸叶提取物的活性测定 | 第40-41页 |
| ·对温室白粉虱活性的测定 | 第40页 |
| ·对小菜蛾幼虫活性的测定 | 第40页 |
| ·对蚜虫活性的测定 | 第40-4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3页 |
| ·计算结果方法 | 第41页 |
| ·对温室白粉虱活性测定的结果 | 第41页 |
| ·对小菜蛾幼虫活性测定的结果 | 第41-42页 |
| ·对蚜虫活性测定的结果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6章 白鲜皮提取物杀虫活性的研究 | 第44-48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4页 |
| ·实验方法 | 第44-46页 |
| ·待测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44-45页 |
| ·供试昆虫的培养 | 第45页 |
| ·杀虫活性初筛 | 第45页 |
| ·对双斑萤叶甲和粘虫的活性的测定 | 第45-4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6-47页 |
| ·杀虫活性的初筛结果 | 第46页 |
| ·对双斑萤叶甲活性的测定 | 第46-47页 |
| ·对粘虫活性的测定 | 第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