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党员纯洁性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6页 |
| ·选题依据和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依据 | 第10页 |
|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1-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研究的重点 | 第15页 |
| ·研究的难点 | 第15页 |
|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及其理论背景 | 第16-23页 |
| ·党员纯洁性概述 | 第16-17页 |
| ·纯洁性的定义 | 第16页 |
| ·党员纯洁性的内涵与具体表现 | 第16-17页 |
|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概述 | 第17-18页 |
|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的含义 | 第17页 |
|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的表现 | 第17-18页 |
|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的衡量标准 | 第18页 |
|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问题研究的理论背景 | 第18-23页 |
|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关于党的纯洁性的论述 | 第18-21页 |
| ·中国共产党关于执政党建设过程中的纯洁性理论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保持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 第23-27页 |
| ·保持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需要 | 第23页 |
| ·高校大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 | 第23-24页 |
| ·保持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的紧迫性 | 第24-27页 |
| ·意识形态不断西化和分化 | 第24-25页 |
| ·中国共产党党内腐化问题的挑战 | 第25页 |
| ·实现民族复兴责任和使命的需要 | 第25-27页 |
| 第四章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7-36页 |
|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的整体现状 | 第27-31页 |
| ·调查情况描述 | 第27-28页 |
|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的整体现状 | 第28-31页 |
| ·大学生党员纯洁性问题的突出表现 | 第31-34页 |
| ·共产主义信仰不够坚定 | 第31-32页 |
| ·入党动机不端正 | 第32-33页 |
| ·党员意识不强 | 第33页 |
| ·理论基础薄弱 | 第33-34页 |
| ·影响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的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 ·大学生党员缺乏党性修养 | 第34页 |
| ·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 第34-35页 |
| ·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效果欠佳 | 第35-36页 |
| 第五章 保持大学生党员纯洁性的有效机制构建 | 第36-44页 |
| ·大学生党员选拔机制 | 第36-38页 |
| ·认真考察把好入口关 | 第36页 |
| ·规范程序把好审批关 | 第36-37页 |
| ·定期跟踪把好转正关 | 第37-38页 |
| ·严肃纪律疏通出口关 | 第38页 |
| ·大学生党员教育机制 | 第38-40页 |
| ·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 | 第38-39页 |
| ·科学选择纯洁性教育的内容 | 第39页 |
| ·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形式 | 第39-40页 |
| ·大学生党员党性锻炼机制 | 第40-42页 |
| ·在群众监督中端正作风 | 第40-41页 |
| ·在实践中锤炼意志品质 | 第41页 |
| ·强化“四自”意识培育“慎独”精神 | 第41-42页 |
| ·大学生党员情感激发机制 | 第42-44页 |
| ·鼓励大学生党员实现个人价值 | 第42-43页 |
|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的心理关怀 | 第43页 |
| ·培育大学生党员的身份认同感和组织归属感 | 第43-44页 |
| 结语 | 第44-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