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26页 |
| ·苏云金芽胞杆菌 | 第11-12页 |
| ·杀虫晶体蛋白 | 第12-14页 |
| ·杀虫晶体蛋白的类型 | 第12页 |
| ·杀虫晶体蛋白的作用机制 | 第12-13页 |
| ·杀虫晶体蛋白的应用 | 第13-14页 |
| ·营养期杀虫蛋白 | 第14-20页 |
| ·营养期杀虫蛋白的分类及杀虫活性 | 第14-16页 |
| ·营养期杀虫蛋白的作用机理 | 第16-18页 |
| ·Vip3 蛋白与Cry 蛋白间协同增效作用 | 第18页 |
| ·营养期杀虫蛋白的应用前景 | 第18-20页 |
| ·杀虫蛋白基因鉴定方法 | 第20-23页 |
| ·PCR-RFLP 鉴定 | 第20页 |
| ·多重PCR 鉴定 | 第20-21页 |
| ·基因组测序 | 第21页 |
| ·核酸分子杂交鉴定 | 第21页 |
| ·蛋白鉴定 | 第21-22页 |
| ·高分辨熔点系统检测法 | 第22-23页 |
| ·重要农业害虫 | 第23-24页 |
| ·小地老虎 | 第23页 |
| ·小菜蛾 | 第23-24页 |
| ·棉铃虫 | 第24页 |
| ·甜菜夜蛾 | 第24页 |
|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目的意义 | 第24-26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7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31页 |
| ·菌株与质粒 | 第26-29页 |
| ·试剂 | 第29-30页 |
| ·供试昆虫 | 第30-31页 |
| ·仪器设备 | 第31页 |
| ·研究方法 | 第31-37页 |
| ·引物设计 | 第31-32页 |
| ·晶体形态观察 | 第32页 |
| ·PCR 反应 | 第32页 |
| ·酶切体系 | 第32-33页 |
| ·高分辨熔解曲线鉴定vip3 基因 | 第33页 |
| ·E.coli 质粒DNA 提取 | 第33-34页 |
| ·Bt 总DNA 提取 | 第34页 |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4页 |
| ·DNA 回收 | 第34页 |
| ·连接反应 | 第34-35页 |
| ·E.coli 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35页 |
| ·热击转化 | 第35页 |
| ·vip3 基因在E.coli 中诱导表达 | 第35页 |
| ·SDS-PAGE 电泳 | 第35-36页 |
| ·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36页 |
| ·杀虫活性测定及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7-48页 |
| ·vip3 类基因的鉴定 | 第37-39页 |
| ·PCR 鉴定 | 第37页 |
| ·HRM 检测 | 第37-39页 |
| ·测序分析 | 第39页 |
| ·菌株生物学特性 | 第39页 |
| ·vip3 类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9-43页 |
| ·vip3Aa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39-41页 |
| ·vip3Ag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41页 |
| ·vip3Af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41页 |
| ·vip3Ba 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41-42页 |
| ·Vip3 蛋白的同源性比较 | 第42-43页 |
| ·vip3 类基因异源表达 | 第43页 |
| ·vip3 类基因异源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3页 |
| ·vip3 类新基因在大肠杆菌异源表达 | 第43页 |
| ·Vip3 类蛋白杀虫活性的研究 | 第43-46页 |
| ·Vip3Aa39 和Vip3Aa11 蛋白的比较 | 第46-48页 |
| ·Vip3Aa39 和Vip3Aa11 蛋白氨基酸的差异 | 第46-47页 |
| ·vip3Aa39 和vip3Aa11 基因的异源表达 | 第47页 |
| ·Vip3Aa39 和Vip3Aa11 杀虫活性的比较 | 第47-48页 |
| 4. 讨论 | 第48-49页 |
| 5. 结论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 附录 | 第58-5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