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19页 |
| ·燃料电池简述 | 第9页 |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第9-10页 |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 第10页 |
|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 第10-11页 |
| ·金属空气电池 | 第11-12页 |
| ·中性镁空气电池 | 第11-12页 |
| ·空气电极的研究 | 第12页 |
| ·空气阴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Pt类相关贵金属阴极催化剂 | 第12-13页 |
| ·非Pt系阴极催化剂 | 第13-14页 |
| ·催化剂载体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活性炭 | 第15页 |
| ·碳纳米管 | 第15-16页 |
| ·石墨烯 | 第16页 |
| ·多孔碳材料 | 第16-18页 |
|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 | 第19-39页 |
|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19页 |
|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 ·多孔碳材料的制备 | 第20-21页 |
| ·以氧化镁为模板的多孔碳材料的合成 | 第20页 |
| ·以三氧化二铁为模板的多孔碳材料的合成 | 第20页 |
| ·以氢氧化铁为模板的多孔碳材料的合成 | 第20-21页 |
| ·多孔碳材料的表征及测试 | 第21-22页 |
| ·比表面积与孔径分布的测定 | 第21页 |
|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1页 |
|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 | 第21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1页 |
| ·高分辨的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 第21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1-22页 |
| ·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 | 第2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2-38页 |
| ·孔径分布曲线及吸附脱附等温线 | 第22-26页 |
| ·不同多孔碳材料的XRD分析 | 第26页 |
| ·多孔碳的拉曼光谱分析 | 第26-27页 |
| ·不同多孔碳材料的SEM分析 | 第27-29页 |
| ·不同多孔碳材料的TEM分析 | 第29-30页 |
| ·不同多孔碳材料的XPS分析 | 第30-34页 |
| ·不同多孔碳材料在碱性环境下的电催化氧还原活性研究 | 第34-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多孔碳材料固载的酞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39-66页 |
| ·实验试剂及材料 | 第39页 |
|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 ·多孔碳材料固载的酞菁催化剂的制备 | 第39-40页 |
| ·催化剂的固载工艺 | 第39页 |
| ·催化剂的活化工艺 | 第39-40页 |
| ·多孔碳固载酞菁催化剂的表征及测试 | 第40-41页 |
|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40页 |
| ·高分辨的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 第40页 |
|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40页 |
| ·电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 | 第40-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65页 |
| ·不同多孔碳固载酞菁催化剂的XRD分析 | 第41-43页 |
| ·多孔碳固载酞菁催化剂的TEM分析 | 第43-44页 |
| ·不同多孔碳固载的酞菁催化剂的XPS分析 | 第44-51页 |
| ·多孔碳固载的酞菁钴催化剂在碱性环境下的催化氧还原性能研究 | 第51-58页 |
| ·对催化剂电化学稳定性的考察 | 第58-65页 |
| ·本章小节 | 第65-66页 |
| 第四章 镁空气电池的性能研究 | 第66-74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66页 |
| ·镁空气电池外壳的设计及制备 | 第66-67页 |
| ·镁空气电池阴极的制备 | 第67-68页 |
| ·集流层的制备 | 第67页 |
| ·防水透气层的制备 | 第67页 |
| ·催化层的制备 | 第67页 |
| ·电极预处理 | 第67页 |
| ·空气电极性能测试 | 第67-68页 |
| ·镁空气电池的组装及性能测试 | 第6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4页 |
| ·不同多孔碳固载催化剂的空气电极极化曲线 | 第68-69页 |
| ·防水透气层厚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69页 |
| ·不同催化剂对电池放电性能影响 | 第69-71页 |
| ·镁空气电池单体放电性能测试 | 第71-72页 |
| ·镁空气电池阻抗测试 | 第72-74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 硕士期间成果 | 第81-82页 |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