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涉农惠农领域职务犯罪预防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导论 | 第8-15页 |
·选题理由及意义 | 第8-9页 |
·选题的理由 | 第8-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论文的创新与特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阐释 | 第15-20页 |
·职务犯罪与职务犯罪预防 | 第15-17页 |
·职务犯罪 | 第15页 |
·职务犯罪的主体 | 第15-16页 |
·职务犯罪预防 | 第16-17页 |
·涉农惠农领域职务犯罪 | 第17-18页 |
·涉农惠农领域的界定 | 第17页 |
·涉农惠农领域职务犯罪的构成要件 | 第17-18页 |
·权力制约理论 | 第18-19页 |
·公共选择理论 | 第19-20页 |
第3章 我国涉农惠农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及危害 | 第20-28页 |
·近年来涉农惠农领域职务犯罪的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涉农惠农领域职务犯罪的特点 | 第22-25页 |
·犯罪主体多元化 | 第22-23页 |
·惠农补贴是高发领域 | 第23页 |
·贪利性犯罪突出 | 第23-24页 |
·群体性、持续性特征明显 | 第24页 |
·方式隐蔽且多样 | 第24-25页 |
·涉农惠农领域职务犯罪的危害 | 第25-28页 |
·损害了农民利益 | 第25页 |
·造成了公共财产流失 | 第25-26页 |
·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 第26-27页 |
·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 第27-28页 |
第4章 我国涉农惠农领域职务犯罪的原因 | 第28-34页 |
·法律和体制不完善 | 第28-29页 |
·我国涉农惠农领域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缺乏法律保障 | 第28-29页 |
·权力制约和监督体制还不完善 | 第29页 |
·惠农政策运行机制不完善 | 第29-31页 |
·操作流程不够规范 | 第30页 |
·发放程序比较复杂 | 第30页 |
·制度规定不合理 | 第30页 |
·管理部门不统一 | 第30-31页 |
·犯罪主体的局限性 | 第31-32页 |
·“经济人”特征 | 第31页 |
·政治素质差,缺乏法治精神 | 第31-32页 |
·村民与各职能部门角色的弱化 | 第32-34页 |
·村民缺乏维权意识 | 第32页 |
·各职能机关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 第32-34页 |
第5章 我国涉农惠农领域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 | 第34-40页 |
·加强“顶层设计” | 第34-36页 |
·完善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国家层面的法律体系 | 第34-35页 |
·建立严密的权力监督体系 | 第35-36页 |
·完善涉农惠农资金管理机制 | 第36-37页 |
·整合资金项目,统一操作规范 | 第36页 |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机制 | 第36-37页 |
·提升基层干部思想素质 | 第37-38页 |
·让法治的思想深入人心 | 第37页 |
·开展警示教育 | 第37-38页 |
·构建涉农惠农领域职务犯罪社会化预防体系 | 第38-40页 |
·理顺检察院与纪委的关系 | 第38页 |
·完善预防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 | 第38-39页 |
·加强基层基础预防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